2011-03-02

【中國經濟網2011-03-01】巴菲特致富善用摳門之道或是抵禦通脹風險法門

巴菲特致富善用摳門之道或是抵禦通脹風險法門2011年03月01日 10:14 來源:廣州日報

 摳門的背後是對財富的真正尊重

  善用摳門之道或是抵禦通脹風險法門

  “那年年初,帶著學生去美國拜訪巴菲特。老人家80歲了,已是全球第二富的人了,但每天仍然非常勤奮的工作。他有一個很小的辦公室,我進去的時候沒有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那個小辦公室媒體報道得太多,而巴菲特幾十年如一日地在那個小辦公室裏辦公,裏面沒有任何豪華的擺設,桌面鋪滿了研究報告……”這是中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小年在近期博客上寫下的一段文字。許小年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巴菲特的欽佩之情,他更感慨一個世界第二富的人,在生活上是如此簡樸,甚至還用著一個殘破的錢包。

  巴菲特確實是將“摳門”之道融入了血液的投資家,他對自己“摳門”,對家人“摳門”,對下屬同樣“摳門”,但這樣的“摳門”反映的卻是對財富真正的尊重,是要將每一分錢都要用在更有價值之處的清醒意識。學習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之道,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學習巴菲特的“摳門”之道,卻只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在通脹疑慮甚囂塵上之時,善用巴氏“摳門”之道,是不錯的保有和增加財富之道。

  “摳門”帶入管理大大節約成本

  華爾街資深記者羅傑·洛文斯坦所著《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一書記錄了巴菲特從奧馬哈一個立志追逐夢想的小男孩成長為世界首富的過程,它不僅描述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方法,更描述了巴菲特諸多生活細節。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億萬富翁從不把自己擁有的財富數量與生活的奢侈程度掛鉤,“摳門”是他個人生活永恒的主題。

  對巴菲特來說,節約每一分錢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每一分錢都是未來財富的種子,經過聰明而審慎的投資,其價值能得到成千上百倍的增長。認清了每一分錢的價值所在,巴菲特就能夠理直氣壯地“摳門”,根本不用擔心他人的眼光。

  巴菲特的汽車車牌是“thrifty”,翻譯成中文就是“摳門兒”,巴菲特每天開著它招搖過市。據說,巴菲特還很少洗車,而是喜歡在下雨天把車開出去,因為老天爺洗車是免費的。

  巴菲特的辦公室很小,沒有任何豪華的裝飾;巴菲特的工作餐從來就是漢堡+可樂,他對可口可樂一直情有獨鍾,因為這支股票讓他賺了大錢;巴菲特從來不光顧外面的洗衣店,他所有的衣服都由妻子蘇珊洗幹熨凈。他對著裝要求不高,所以只要求蘇珊熨燙領子、口袋和袖口,這樣即節省了勞力,還節省了電費,而即使是出席最重要的商務場合,他也不覺得穿雙舊跑鞋有什麼失禮之處。至於許小年看到的那個破舊的錢包,巴菲特已經用了20多年,既然舊錢包還能用,他就想不出什麼理由要換新的。

  巴菲特的“摳門”使下屬也不好意思奢侈度日,從而大大節約了成本。所羅門兄弟公司是美國很著名的投資銀行,在被巴菲特收購前,高管生活十分奢侈,連吃飯都由御用五星級大廚打理,巴菲特收購所羅門公司後,一手漢堡一手可樂走進會議室,與高管們研究管理公司之道,公司的五星級大廚從此就銷聲匿跡,在如此儉樸的老大面前,誰還好意思奢侈呢?

  巴菲特苦心經營40年,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從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發展成世界著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巴菲特本人持股三成左右),在剛剛過去的去年第四季度,公司每股盈利為2659美元。伯克希爾每股股價也從最初的7美元上漲到了今天的逾10萬美元。

  伯克希爾造就了無數富翁,但巴菲特卻一直只領取10萬美元的年薪,在上市公司CEO中絕對是個異類;在出於隱私和省時的考慮(在班機上他老是免不了被人圍觀和諮詢投資問題的麻煩)購買了一架私人飛機後,他寫信給股東詳細解釋了購買飛機的緣由,即使如此,這架飛機還是被老朋友查理·芒格開玩笑地命名為“站不住腳”號,意思是這樣奢侈的消費是不能對股東交代的。

  感悟巴菲特如此“摳門”,既是出於對每一分錢的看重,也是應對商業世界不確定性的理智之舉。一如既往的“摳門”之舉使世人無法從其生活排場的變化來判斷他的財富狀況變動,在股市起伏波動之時,也免除了外界很多不必要的疑慮和猜測。

  巴菲特的“摳門”同時也為伯克希爾分公司的管理者們樹立了標桿,面對穿球鞋、開舊車、舊居一住30年的老大,你好意思不好好幹活、只講好吃好穿嗎?伯克希爾持續穩居美國第一高價股的位置,巴菲特的“摳門”功不可沒。

  有人說,如果你在1956年的時候將一萬美元交給巴菲特打理,今天就已經變成驚人的2.7億美元!伯克希爾的老股東很少存念出售股票,他們認為這支股票是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的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巴菲特的“摳門”是這種信任的根基所在。何時,中國人也能擁有自己的伯克希爾呢?

  對子女“摳門”授“漁”不授“魚”

  巴菲特家族的“摳門”是祖傳的。巴菲特12歲的時候,曾在爺爺開的雜貨店裏打工,他要爬上爬下取貨、捏著鼻子清理腐爛的水果、還要跑步去送貨……幹得累死累活,報酬卻不如童工,每天爺爺還要從他可憐的薪水裏拿出兩美分,用來支付巴菲特自己的社會保險費。雖然幹得無比辛苦,但這段體驗對巴菲特財富觀的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他知道,在祖父的生意成功之道中,節約每一分錢的美德是很重要的一條。

  巴菲特完美地繼承了“摳門”的家族傳統。長子豪伊出生時,他已經很富有了,但他連一張嬰兒床都捨不得買,而是天才般地卸下衣櫃的一個抽屜,鋪進被褥,就成了兒子的嬰兒床。

  巴菲特唯一的女兒蘇西也沒佔到過什麼便宜。蘇西結婚後很想擴建像巴掌大一樣的廚房,由於沒有什麼積蓄,所以去找巴菲特借,沒想到被一口拒絕。擴建公寓不成,懷孕6個月的蘇西天天窩在小臥室裏看電視,而且還是黑白的。巴菲特的老友《華盛頓郵報》的女總編凱瑟琳看不過眼了,才送了蘇西一部彩色電視機;接著,蘇西的媽媽蘇珊也看不過眼了,衝著老公嚷嚷了一通,一向敬重蘇珊的巴菲特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掏出錢來,為女兒擴建了廚房。

  然而,如果你僅憑這些摳門之舉,就認為巴菲特對兒女不怎麼樣,那可大錯特錯了。巴菲特常給孩子們很多忠告。他曾經忠告蘇西,即使是不起眼的工作,也要用心做好,敬業是一個人的本分,但在盡本分的同時不斷學到新的知識,才是工作的真正意義所在;他曾經毫不驚訝地接受了大兒子豪伊的退學決定,並資助兒子買下了一個農場,條件是豪伊必須按月付租金,豪伊創業伊始,還要向老爸還錢,處境十分艱難,但他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歷煉。

  幾年前,年逾古稀的巴菲特給3個孩子每人留了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不出他所料,他的孩子們都將基金用於慈善事業。可見,巴菲特的“摳門”非但沒有影響親子關係,反而使孩子們更好地傳承了他對金錢的態度:金錢不是用來浪費的,因為每一分錢都有非凡的增值空間;金錢也不是只為自己所用的,它應該用於慈善,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感悟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巴菲特正是以這樣的態度來教育兒女的。作為億萬富翁,他最警惕的是金錢對人的腐蝕作用。因此,他拒絕輕易贈送財富,代之以給子女很多忠告,使他們明白勤奮與知識的價值。

  巴菲特的孩子們雖然沒有像父親那樣叱吒風雲,但都擁有了獨立的事業,在接受了父親最終贈予的10億美元基金後,也都將其用於慈善事業。這種獨立的人格和對財富價值的清醒認識,不知道該讓多少國內的“富二代”們汗顏?又該引起多少國內“小皇帝”家長的深思?(明月)

(責任編輯:劉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