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9

【太陽報2013-07-25】股神最愛富國揸足廿年

股神最愛富國揸足廿年


太陽報 –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上午6:46




【太陽報專訊】股神巴菲特向來鍾情投資金融股,在金融海嘯期間曾斥巨資投機性入股高盛、美國銀行,及擁有通用金融的通用電氣(GE),但長線持有幾乎只得富國銀行,持股超過二十年,更於去年第四季取代可口可樂,進身第一大愛股地位。





多年來,巴菲特投資旗艦巴郡一直是富國最大單一股東,過去一年進一步密密增持,繼去年多購5,620萬股後,今年首季增買1,800萬股至約4.58億股,相當於8%股權,目前市值204億美元。





巴菲特○九年接受《財富》雜誌訪問時提到,除非做了愚蠢的事,銀行是十分好的生意。但相比其他華爾街大行,富國較獨特,既不是類似摩根大通提供全面性服務的銀行,亦非像花旗這類跨國金融機構,但卻最貼近股神投資和經營哲學。





高沽中石油眼光準

相對而言,中石油(00857)為巴菲特投資內企初試啼聲之作,但○七年尾股神最終盡沽中石油,結束與中石油長達四年的持股關係,估計賺取利潤逾35億美元,但其以平郵方式向交易所申報減持紀錄,以致有關訊息延遲曝光,卻受到市場人士抨擊。

【經濟日報2013-07-19】波克夏公司 收購大西洋城新聞報

波克夏公司 收購大西洋城新聞報




【經濟日報╱記者林文彬/即時報導】 2013.07.19 10:30 pm





美國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新聞報(The Press of Atlantic City)18日宣布,該公司已被「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子公司BH媒體集團收購。



這樁交易的價碼並未公布,BH媒體執行長克勒格爾(Terry Kroeger)說,很高興太西洋城新聞報加入他們日益壯大的報紙事業。大西洋城新聞報的每日發行量為6.7萬份。



巴菲特曾數次表示,報業正處於無法避免的衰退,但他仍持續收購報紙。根據最新年報,在過去一年半內,波克夏已收購20多家報紙。目前BH媒體在美國10個州擁有30份報紙。





【2013/07/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中國時報2013-07-16】社論-巴菲特買報─更顯媒金分離有必要

社論-巴菲特買報─更顯媒金分離有必要

中國時報 本報訊 2013年07月16日 05:40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美國「股神」巴菲特擅長經營,近幾年他大手筆買進多家美國報紙,旗下媒體集團日益擴大,但比較分析美國與台灣的媒體生態與社會環境,可以發現美國法令對媒金分際之缺乏規範,正是台灣應該警惕並且及早防範的。




今年五月間,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控股公司買下了維吉尼亞州羅亞諾克市的《羅亞諾克時報》,雖然這份地方報的發行量只有七萬六千份,卻讓巴菲特麾下地方報大軍數量增加至廿九。



曾經當過報童的巴菲特,是《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大股東,也在一九七七年買下了《水牛城新聞報》(The Buffalo News),不過隨著報紙經營日益困難,巴菲特對報紙的未來發展頗不看好,還曾經向股東表示價格再便宜都絕不會買報紙,但從兩年多前開始他作風丕變,轉而大舉進軍媒體,尤其鍾情小型的地方報。



巴菲特在二○一一年斥資兩億美元買下「奧瑪哈世界前鋒報公司」(The Omaha World-Herald Company),該公司共有《奧瑪哈世界前鋒報》等七家報紙。二○一二年五月他以一億四千二百萬美元買下「新聞傳播公司」(Media General)主要股份,而該公司在美國東南部擁有六十三家日報及周刊。



隨著電子媒體及網路興起、廣告減少,全球許多報紙都陷入慘澹經營,此時巴菲特積極介入,當然引人矚目。他自己的解釋是,人們還是想看自己鄉里發生了什麼事,因此良好的地方報,價值仍然無可取代。而在財經界被奉若神明的「股神」進軍媒體,外界的爭議也並不太大。



美國法令並未禁止金融巨子介入媒體經營,但仔細審視美國的媒體發展歷史以及其社會環境,可以發現有許多與台灣不同之處。



首先,美國媒體有長久的編輯與經營清楚區隔的傳統,編輯部門的獨立性不但受到經營者尊重,更是整個社會不言可喻而且視為當然的堅實共識。在這樣的悠久歷史下,比較不用擔心金融巨子藉著擴張媒體集團圖謀私利,因此容許各種投資來源。但驗諸事實,美國其實在實際經營運作上,是存在著「媒金分離」的認識。



相反的,台灣的媒體生態經歷過一番劇烈震盪。例如過去無線電視台以及許多報紙都由執政者掌控,而民主改革帶來了對黨政軍黑手的反撲,迫使黨政軍退出媒體。但百家爭出的媒體市場,卻逐漸陷入經營困難與惡性競爭,由於市場小,競爭激烈,像美國那樣一鎮一地方報就能在經營上自給自足,在台灣是很難的。



媒體經營在台灣,始終在不同的勢力試圖控制下勉力求生,過去是政治勢力,現在是金融勢力。過去政治決定市場,現在金控集團坐擁媒體版圖,對媒體市場也愈來愈有影響力。



台灣的民主化至今只經過短短廿多年發展,許多事情都還在摸索。台灣的媒體沒有悠久堅實的獨立傳統,民眾在優質深度新聞與譁眾取寵的瑣碎煽情新聞之間,常常也分不出孰優孰劣,讓媒體在新聞專業與經營利潤之間苦苦掙扎。如果不能替媒體維護一個純淨的空間,原本百花齊放的園地,結果可能因為金融巨手的侵入,而變成媒金糾纏的畸形場域。



像台灣這樣媒體產業仍然處於萌芽階段的國家,要是像歐美那樣完全放任經營,結果可能將讓社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巴菲特買了報紙之後,基本上並不干涉新聞運作,但事實上,美國的社會共識也不太容許干預。



而台灣在到達建立一個獨立成熟的媒體生態之前,必須更用心呵護這個目前還非常脆弱的產業。「媒金分離」便是一個必須強調的原則,才能扶持這個攸關全民利益的社會聲音。

2013-07-23

【北京新浪網2013-07-13】為什麼巴菲特改變投資習慣花了25年

為什麼巴菲特改變投資習慣花了25年


北京新浪網 (2013-07-13 06:11) 分享


  劉建位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簡單易懂易行,為什麼卻很少人真正做到?原因是習慣的力量。決定我們命運的不是知識、不是思維,而是習慣。儘管我們的腦子很明白,但我們操作時會不由自主地繼續用多年習慣的方式去做投資。



  這很像減肥,儘管你下定決心要減肥,也非常清楚如何減肥,但是你的心管不住你的身,嘴上還在說我要減肥,但手中的筷子已經伸向紅燒肉。



  積習難改,正如巴菲特所說:「習慣的鎖鏈總是輕得難以察覺,等到後來察覺時卻已經重得難以掙斷。」別說是我們這些凡人,即使是巴菲特本人,非常聰明、非常堅韌、非常理性,改掉自己只買便宜貨的投資習慣,轉變為只買超級明星公司,就花了20多年。巴菲特的經驗表明,改變老習慣,形成新習慣,有三大困難:



  第一,認識到必須改變老習慣就非常困難。



  巴菲特嘲笑自己花了20年才認識改變投資習慣是多麼重要:「你必須要注意的是,你們的董事長我一直是一個能夠快速學習的傢伙,只用了20年時間,就認識到買入好公司是多麼的重要。在這20年間,我到處尋找『便宜貨』——很不走運的是我確實找到了一些便宜貨。為此我受到的懲罰是受到一場教育,對於非全線的農場設備製造商、三流的百貨商店,以及新英格蘭地區的紡織廠的經濟狀況有了更好的理解。」



  巴菲特(1989年)反思自己的錯誤是非常遲鈍,以至於用了25年才明白接受新習慣只買好公司的道理:



  「(過去25年)我所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買下伯克希爾公司的控制權。雖然我很清楚這家公司的紡織業務沒有什麼發展前景,但是它的股票價格看起來實在太便宜了,讓我無法抵擋買入的誘惑。我在早些年間買入這類便宜貨股票相當賺錢,但是到1965年我收購伯克希爾時,我逐漸意識到這種投資策略並不是那麼理想……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遠遠勝過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下一家一般的公司。芒格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卻是一個遲鈍的學生。但是現在我也明白了,我們買入公司或者股票時,我們尋找的是一流的公司,而且還要有一流的管理。」



  第二,改變習慣過程更是極其困難。



  聽起來改變習慣很簡單,減過肥、戒過煙,你就會明白,改掉多年的老習慣是多麼困難,尤其是改變過去曾經讓你非常成功的老習慣。正如芒格所說:「巴菲特的投資思維確實有些輕微的阻塞,因為他在導師格雷厄姆的投資模式下做了很多年投資,而且賺了很多錢。想要從這種非常成功的投資模式轉換到新的投資模式,實在是非常困難。」



  巴菲特在1967年10月9日致合伙人的信中講了一個積習難改的故事:



  伯納德·羅素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有兩個來自於立陶宛的女孩住在他的莊園里。羅素先生家裡每天一日三餐,餐桌上的食物非常豐富,兩個女孩吃都吃不完。可是,每天晚上,關燈睡覺之後,兩個女孩就會悄悄溜出房間,從鄰居家偷些蔬菜,藏在她們的房間里。羅素爵士對兩個女孩解釋說,在她們國家立陶宛處於戰爭期間時,這種偷菜的行為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是,到了英國鄉村再這麼做,就不太合適了。兩個女孩點頭表示同意,卻繼續天天晚上出去偷菜。最終他只能滿足於得出這樣的觀點:這兩個立陶宛女孩的行為,儘管在自己鄰居的眼裡看來非常奇怪不可理解,但是其實和老洛克菲勒的行為沒什麼兩樣。」



  千萬不要以為,習慣可以一夜之間徹底改變,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慢慢來。巴菲特把自己的轉變歸功於芒格的影響:「如同格雷厄姆教導我挑選廉價股,芒格不斷告誡我不要只買進便宜貨,這是他對我最大的影響,讓我擺脫了格雷厄姆觀點的局限,這就是芒格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巴菲特表示自己很多看法是慢慢地轉向了芒格的觀點:「我不斷進化,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



  第三,成功改變習慣後有時也難免舊病復發。



  即使是巴菲特花了25年基本改掉了偏愛便宜貨的舊習慣,後來養成新習慣只買好公司做了很多年,但是2012年82歲的巴菲特發現自己還是很難完全改掉老習慣,偶爾還是會犯下同樣的錯誤:「50多年前,芒格就告訴我,以一個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公司,遠遠好過於以一個非同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一般的公司。儘管他的這個觀點背後的邏輯很有說服力,我有時還會回到我尋找便宜貨的老習慣,這種收購企業尋找便宜貨的結果介於低得可以忍受和糟糕得無法忍受之間。幸運的是,我犯下錯誤往往是在收購小企業的時候。我們收購大企業的結果往往都相當不錯,少數幾筆大型收購的結果可以說非常不錯。」



  改變多年的投資習慣非常困難,但非常值得。正是這個改變,讓巴菲特的投資成就遠遠超過格雷厄姆,也遠遠超過格雷厄姆其他所有學生。巴菲特說:「如果我只學習格雷厄姆,就不會這麼富有。」錯誤的壞習慣必須改,要麼習慣幹掉你,要麼你幹掉習慣,最終決定你命運的內在因素只有一個:習慣。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人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投資建議。)

【東森新聞雲2013-07-13】 商業周刊/八座網路人脈池 讓他見到巴菲特正文 網友評論

商業周刊/八座網路人脈池 讓他見到巴菲特正文 網友評論




文/蔡靚萱



他是輝瑞大藥廠台灣區最年輕的副總經理,擁有全球頂尖的芝加哥大學MBA學位,曾任職波士頓顧問集團(BCG),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二公子連勝武婚禮伴郎。



乍看,光從名校、職位,林尚威就是人脈勝利組,但他還在網路上經營「第二人生」,讓虛實整合,擴大「人脈池」。



批踢踢大大,變MBA教主



「為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中文版小說寫序的時候,我就不是輝瑞副總,而是網站站長了。」林尚威說。原來,早年他還是台積電工程師時,就設立台灣第一個史蒂芬.金網站,蒐集這位驚悚大師資訊,結識不少同好。由於評論言之有物,他成了報章媒體訪問對象,皇冠、遠流等出版社,也邀他為史蒂芬.金新書導讀。



獲芝加哥大學錄取後,他以代號Opeman在電子布告欄PTT(批踢踢)討論區及留學論壇網站上,分享申請MBA致勝關鍵,被眾多學子稱為「Opeman大大」。他更以網路動員,自二○○五年號召舉辦台灣MBA高峰論壇,今年高達八百多人,吸引華頓、芝加哥等名校贊助文宣,「他可說是MBA網路社群教主。」MBA留學輔導機構智夢教育集團創辦人程昱斌說。



網路人脈又滾出實體人脈。他把在美國社團與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共進午餐的經驗上網分享,獲媒體邀訪,推升個人知名度;他任職BCG時,網路好友是他快速入門陌生產業的幫手;舉辦MBA論壇,讓他有機會邀到偶像──外資購併金童郭明鑑演講。他透過臉書熟識台灣三大紅酒代理商之一的法蘭絲董事長黃大綱,經他介紹加入老牌的工商建設研究會,與金蘭、光泉等企業二代相識,並透過App組成討論群組,交流時事看法。



林尚威使用了臉書、LinkedIn、PTT、WeChat、Line、WhatsApp、網路論壇、個人網站等八種工具,「這是行銷自己的好平台,只要用心,自然就有人氣!」他分析若想把數位人脈池經營得深,要篩選氣味相投的朋友見面深耕;透過傳統管道結識的朋友,則以臉書、即時通訊軟體保持聯繫,「數位加上傳統工具,才能將人脈經營得又深又廣!」







原文網址: 商業周刊/八座網路人脈池 讓他見到巴菲特
ETtoday財經新聞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713/240441.htm#ixzz2ZnKcVTTg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ETtoday on Facebook

2013-07-22

【香港新浪網2013-07-10】愈捐愈富 巴菲特再捐26億

愈捐愈富 巴菲特再捐26億


07 - 10 13:52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早就是善名遠播的億萬富豪,現在又捐出26億元給蓋茲基金會和另外四個慈善組織。



巴菲特主持的波克夏‧哈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8日宣佈,他將捐出2287萬0529股乙類普通股票。這種股票8日股價約為115元。



巴菲特向聯邦證券管理申報的檔顯示,他在本月5日把1萬4000股甲類股票轉換成2100萬股乙類股票,以進行這項捐獻。



巴菲特愈捐愈有錢。他今年3月資產淨值約為535億元,而由於波克夏股價漲升,他提供新的捐獻後,仍有超過590億元身價。



新的捐款有大約20億元捐給微軟老闆蓋茲夫婦成立的蓋茲基金會。這個已有超過360億元資金的基金會,正致力於促進全球健康和美國的教育機會,以及消除世界貧窮。



其餘捐款分配給紀念巴菲特已故前妻的蘇珊‧巴菲特基金會,以及巴菲特的二子一女分別主持的基金會。



巴菲特已保證捐出99%的財產,而他去年7月捐了15億元給蓋茲基金會,兩個月後又保證捐30億元給他三個子女的基金會。



《富比世》雜誌估計他迄今已把價值至少115億元的波克夏股票捐給蓋茲基金會,而他迄今所有慈善捐款更接近200億元,使他成為全球第二大慈善家,僅次於已捐出280億元的好友蓋茲。



微博資料來源:http://weibo.com/1733879143/zFiVz7R3N

按此走進微博世界發掘新鮮事

【經濟日報2013-07-09】巴菲特捐款26億美元

巴菲特捐款26億美元




【經濟日報╱記者林文彬/即時報導】 2013.07.09 06:21 pm





美國億萬富豪巴菲特在最新年度公益捐款計畫中,捐出逾26億美元給五個慈善基金會。



根據巴菲特掌管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8日發表的聲明,波克夏董事長兼執行長巴菲特,已捐出約1,750萬股波克夏B股,給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茲成立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價值約20億美元,打破2008年捐給該基金會18億美元股票的紀錄。波克夏B股今年來約漲29%。



另外,巴菲特也捐出約175萬股B股給自己和第一任妻子共同成立的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並分別捐出約122萬股給三名子女的基金會。巴菲特自2006年公布自己的慈善計畫後,每年都信守承諾,慷慨解囊。





【2013/07/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蘋果日報2013-07-09】做慈善 股神巴菲特捐780億

做慈善 股神巴菲特捐780億


2013年07月09日08:38

早已計劃將逐步捐出財產的美國億萬富豪巴菲特(Warren Buffett),周一宣布將旗下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部分股份捐給5家慈善機構,金額約26億美元(約780億元台幣)。



其中價值20億美元(約600億元台幣)的股份,將捐給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夫婦的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巴菲特自己的基金會及3名子女的基金會,也分別獲贈股份。波克夏哈薩威公司股價周一達每股115.42美元。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上漲25%,《富比士》今年3月估計巴菲特身家達535億美元(約1兆6050萬元台幣)。巴菲特2006年公布自己的慈善計畫,之後每年都大舉捐出財產。

【北京新浪網2013-07-08】巴菲特大量閱讀為學日益 半本書做成首富為道日損

巴菲特大量閱讀為學日益 半本書做成首富為道日損


北京新浪網 (2013-07-08 01:57) 分享




  ⊙劉建位



  



  一、巴菲特小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從小酷愛讀書。2013年5月4日上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在回答提問時說:我13歲就讀完了當時奧馬哈市圖書館里所有的投資書籍。



  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從閱讀量來說,巴菲特和芒格正如《道德經》所說:為學日益。學習時用的是加法,一天比一天更多。可是你看看巴菲特的辦公室照片,卻發現書架上卻沒有幾本書。看來讀書正確的方法是沙裡淘金,大量地瀏覽,也大量地拋棄,只保留極少數幾本金子般的特別好書足矣,絕大多數書具體到我們個人來說毫無價值。



  宋朝宰相趙普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我一直想不明白。後來看了巴菲特的傳記,才有點明白了。巴菲特一輩子最推崇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他覺得特別重要的是第8章和20章,加上他引用過的其他幾章,內容合計絕對不會超過一半,可以這樣說巴菲特:半部《聰明的投資者》成世界首富。



  二、《道德經》大智慧



  《道德經》第48章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學習東西,模仿別人,用的是加法,越學越多,一天比一天學的越多,越容易了解掌握,模仿得很像。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掌握了事物的規律,按照大道即規律行事,用的是減法,你需要做的事情一天比一天更少,但要做的事減少再減少,最後以至於大多數情況清靜無為。無所作為,卻取得了無所不為的效果。要想不興師動眾,就讓天下輕易歸服,就得靠清靜無為,只做少數最重要的事,大部分情況下清醒無為。如果做很多事,忙個不停,甚至沒事找事,瞎折騰,就不足以輕易讓天下安心歸服。



  三、劉建位道解巴菲特



  做投資投資有兩條路,一條是關注市場價格,另一條是關注公司價值。



  關注市場價格,最流行的是技術分析。其實就是關注別人,看看別人在做什麼,買的人多,還是賣的人多,預測下一步大多數人或者說大多數資金會做什麼,於是選擇站在大多數人一邊。學校里講的有效市場假說,資本市場理論,本質上和技術分析一樣,也是關注個股價格波動,選擇那些和市場整體相比相對波動幅度小即貝塔值小的股票。



  關注市場價格,就是關注別人,本質就是學,就是模仿。因為別人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其組成不斷在變,有時甚至巨變,而且正如勒寵在《烏合之眾》中所說,儘管人作為個體相對理性,但眾多個體形成的群體卻非常感性,非常衝動。想一想,如果讓你個人參加體育比賽,和你代表班級學校省市甚至國家等群體參加體育比賽,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一旦牽涉到群體,事情就複雜了。一旦你做事要參考別人,而且是組成群體的眾多別人,而且是還要考慮不同的群體以及這些群體之間相互的影響,事情就非常複雜了。股市大跌,很多時候是股市以外的事情引起的,如美國金融危機、日本大地震等,光是股市裡的事情就多得很,股市外的事情更多更複雜,你能關注過來嗎?這就是為學日益。



  關注公司價值,就是回到原點,回到根本,回到本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進股市如同進超市,這樣事情就變得簡單了。你進超市買東西,只關注自己要什麼,只關注你想要的東西價格相對於其實用價值是否便宜合算,至於這個商品的價格歷史走勢如何,未來走勢如何,我不關心。這個商品相對超市總體價格水平如何,我不關心。我只關心一點,按照我買下商品能夠得到的價值,我付出的價格合算嗎?巴菲特說得好:你付出的是價格,你得到的是價值。兄弟姐妹們,你買東西時肯定會想值不值,你買股票時想過值不值嗎?大多數人只是想漲不漲,卻沒有想值不值?你到超市買東西會想漲不漲嗎?



  漲不漲在人,值不值在已。賭市場價格,你要把賭注押在別人而且是很多可能變化巨大的群體上。賭公司價值,你是把賭注押在你自己對公司價值的判斷上。這就是為道日損,回到本質上,回到大道上,回到規律上,事情就簡單了。巴菲特不看宏觀,不關注股市漲跌,只關注公司價值。



  為學日益,只會學別人模仿別人,事情越整越複雜。為道日損,按照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常識做事,做自己擅長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事情就越來越簡單了,最後甚至發到發現,你什麼也沒有做,好事卻自動找上門來。尤其是在股市上,你發現股價太高了,你什麼也不買,過了一兩年,股市突然大跌,比商場打折促銷的力度還要大,學巴菲特的人真幸福。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人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投資建議。)

2013-07-04

【北京新浪網2013-07-01】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獲評巴倫周刊年度最受尊敬企業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獲評巴倫周刊年度最受尊敬企業


北京新浪網 (2013-07-01 09:12) 分享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7月1日早間消息,《巴倫周刊》周六公布了2013年「最受尊敬企業」排行榜,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公司升至榜首,此前連續三年排名第一的蘋果跌至第三。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去年的排名第15位升至第一,是該排行榜推出九年以來首次進入前五。



  《巴倫周刊》的這一榜單是在對基金經理進行調查之後得出的。被調查者可以提名全球任何一家企業獲得此榮譽。



  公司贏得的尊重與其股價表現密切相關,伯克希爾今年尤為如此,其股價今年至今上漲了25%,是標普500指數漲幅的兩倍。



  巴菲特的公司近期表現不俗,在運營、投資和交易上均讓人印象深刻。投資者將其歸功於巴菲特的強勁收益記錄、商業敏銳性、注重長期投資、簡單清晰的談話風格。



  有38%的受訪投資者稱穩健的商業策略是關鍵所在,其次為有力的管理、有道德的商業實踐、產品創新、競爭優勢、營收增長、穩健的資產負債表。



  迪士尼、蘋果、谷歌和可口可樂位居第二至第五位。



  中國大陸有三家公司上榜,分別為中國移動(95名,下跌7名)、中海油(96名,下跌4名)、建設銀行(97名不變)。去年排名第93名工商銀行無緣入榜。(鐵軍)



巴倫周刊評最受尊敬公司

【北京新浪網2013-07-01】投資家的偉大在於深刻洞察人性

投資家的偉大在於深刻洞察人性


北京新浪網 (2013-07-01 06:57) 分享



  □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



  林利軍



  筆者於今年五月初在美國奧馬哈第二次參加了巴菲特的股東大會。用一整天的時間聆聽83歲的巴菲特和89歲的芒格在現場分享其投資、管理與人生智慧,這的確是一種至高的精神享受!參加完會議的近兩個月來,我時常回味起會議的內容,有一個問答讓我的體會非常深刻。



  這是一個普通投資者,他問,「如果我要向我的13歲的女兒用兩分鐘的時間解釋哈撒維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請問我應該怎麼說?」



  芒格不假思索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兩點,一是當別人都失去理智的時侯,我們保持理智。二是我們有最好的管理者,而且我們對待他們就像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們一樣,我們成為他們最好的合伙人。回答這個問題,芒格只用了大約半分鐘的時間。



  這半分鐘的回答乍一看很簡單,但大道至簡,仔細想來,這個回答體現了深刻的投資哲學,也說出了巴菲特和芒格這麼多年來投資持續成功的原因,而這一切的核心正是基於對於人性的深刻洞察。



  筆者認為,芒格回答的前半段「當別人都失去理智的時侯,我們保持理智」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講的是集體的人性,即集體人性常常會呈現出巨大的不理智,體現出盲目從眾的羊群心理和羊群行為。這樣的集體不理智正是人類仍具動物性的體現。作為投資者,如果不能夠認識到人類集體性行為的不理智,是不可能長期做好投資的。



  第二層含義講的是投資者的自我管理,也就是對於自身人性的認識和把握。正如巴菲特女兒蘇茜曾經說過的,「我的父親有自己的內部評價標準,這個內部評價標準從來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作為投資者來說,儘早形成自己判斷企業和投資機會的內部評價標準,而且要確保這一內部評價標準不受市場和他人的影響,就能長期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能夠利用集體的不理智獲得優秀的投資回報。



  芒格回答的後半段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裏也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即他所說的「我們有最好的管理人」,講的是價值投資者長期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依賴優秀的管理者。可以說,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價值投資者,必須能夠不斷發現和培育優秀企業家,這就需要投資者能夠有效分析判斷企業管理者的人性,判斷其是否是真正的企業家。



  回想匯添富成立九年多來所作的投資,我們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失敗的教訓。所有的成功投資,可以說都是因為我們找到了真正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者,與他們共同成長的結果。而我們大多數的投資失敗,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我們未能找到優秀企業家。



  芒格回答後半段的第二層含義則令人振聾發聵。「我們對待他們就像我們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我們一樣,我們成為他們最好的合伙人」。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企業做大之後,老一代的企業家成為了董事長或者是股東或者是收購者,就以老闆的姿態居高臨下地對待管理者,覺得自己比管理者更牛更聰明,忘記了管理者在人性上所需要的尊重和認可,從而出現了種種矛盾和問題,也使得企業進一步增長面臨困難。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市場中不勝枚舉。



  而巴菲特和芒格的做法卻更象2000年前孔子所教誨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他對屬下管理者的讚譽從來不吝惜筆墨。在股東大會的現場,巴菲特在其30分鐘的短片後面,將其下屬公司管理者的大幅照片走馬燈式地播出,這時熱烈的音樂響起,穿著艷麗服裝的女孩入場跳舞,歌詞唱出這些管理者的名字,全場起立為他們鼓掌歡呼。優秀的企業家需要尊重、需要認可,巴菲特和芒格深深地理解人性!



  一個短短的半分鐘的回答,體現著巴菲特和芒格對於人性的深刻洞悉。要成為優秀的投資者,就要認識到人性中集體的動物性,要認識並管理好自己的人性,從人性高度認識和發現企業家,並且從內心深處尊重企業家。縱觀優秀的投資者,除了巴菲特和芒格之外,彼得·林奇、索羅斯、費雪、鄧普頓等無不對此有著自己的洞悉。可以說,成功投資家的偉大就在於深刻洞察人性,這也是投資最有魅力之處。









詳全文 投資家的偉大在於深刻洞察人性-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701/1003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