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1

【路透社2011-03-10】路透社:巴菲特對中國車企投資可能適得其反

路透社:巴菲特對中國車企投資可能適得其反
03月10日 星期四 19:27 更新 東部時間電郵 列印 share 字體
香港時間3月10日,路透社網站刊登題為《巴菲特對中國車企的投資可能適得其反》的評論文章,現全文摘要如下:

正值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時,巴菲特以2.32億美元收購了比亞迪(BYD Co. Ltd)9.9%的股份。巴菲特的認可立即讓比亞迪成為美國電動車市場的一個重要競爭者。但從一些維基泄密流出的外交電報、以及對比亞迪有過研究的業內顧 問和高管的采訪中顯示,比亞迪被認為有過偷取競爭對手設計,惡意廉價競爭、虛假廣告、安全性不足等問題。

2009年底特律車展,比亞迪電動車的參展代表著中國汽車製造商的首次。在通用汽車(GM)和克萊斯勒(Chrysler)都還在受政府援助勉強維持的時候,比亞迪在美國汽車業中心底特律的亮相更顯得別有意義。據《紐約時報》2月20日對F3DM評論道,盡管有一些小瑕疵,此車型的做工和材料質量已足以令注重實用的美國消費者滿意。

2009年受財富雜誌采訪時,巴菲特稱其合夥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向他描述了對比亞迪主席王傳福 的 印象,說服了他進行這筆投資,在描述中王傳福被稱為大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和前通用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的綜合體。伯克希爾子公司中美能源(MidAmerican)主席索科爾(Dave Sokol)也在投資比亞迪一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通常被外界視為巴菲特4個候選接任者中的領跑者。在底特律車展中,他出麵向行業人士和媒體兜售比亞迪 電動車,稱其為未來的潮流。索科爾涉足這筆交易是有理由的,中美能源公司致力於可再生能源領域,在裝有長程燃氣體引擎的比亞迪F3DM插入式混合電動車 上,可看到其大力宣傳的電池技術的前景。巴菲特在財富雜誌的采訪中承認「我對手機和蓄電池一無所知,也不懂汽車,但芒格和索科爾是聰明人,他們確實懂。」

在比亞迪股票因巴菲特投資刺激創下了新高後,翌日美國廣州總領事在發給美國政府的密電中稱,巴菲特的投注讓比亞迪站在了聚光燈的中心,成為了「最有前途的汽車製造商之一」。然而,比亞迪的商業模式雖在中國法律環境下可行,但難以確定外國法庭是否也會 如此仁慈。

對 國際知名品牌的廉價複製,已成比亞迪以及中國汽車整體的詬病,倫敦IHS汽車調查公司分析師保羅·牛頓表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汽車廠商明白這裏的潛規 則,即使有一些令人不快的商業手段,也被視作在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開展業務的一部分代價。「在中國法律尊重國際知識產權以前,外國公司會一直和其做鬥 爭。但在多數地方,(西方公司高管)隻會聳肩表示如果不涉入中國,我們損失會更大。」

美 國分析師和業內專家表示,比亞迪大力宣傳並再三延遲的e6全電動汽車是否能進入美國市場仍存在問題。比亞迪美國副總裁Micheal Austin則拿出過去的業績記錄和曾打動過巴菲特的電池技術前景作為辯護。Austin稱,「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比亞迪的商業行為和產權保護實踐均 符合法規和慣例,如果(其他汽車製造商)有基於事實的不滿,我們會努力解決。」

美國 領事部門主管Michael Jacobsen懷疑這筆交易的實質在於電池技術本身,在他2010年1月提交美國國務院的電報中稱:「在這家雄心勃勃的南中國公司看來,應對氣候變化的 解決辦法就和磷酸鐵鋰電池的化學式一樣簡單。」電報還提到:「在近期對深圳比亞迪總部的訪問中,一名高管告訴(使館官員)F3DM的銷售緩慢,迄今隻售出 100輛左右,大部分為市政府采購。媒體報道中猜測F3DM的滯銷也可能表明其電池表現低於期望。」

根 據巴菲特2月下旬給股東的年度信件中顯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巴菲特擁有2.25億股比亞迪股份,價值11.8億美元。在紙麵上看是不 錯的,這意味著巴菲特的初始投資在兩年內已經增值了5倍。但事實遠非如此,在伯克希爾(Berkshire)評估中,2009年末比亞迪的價值不足 20億美元,這意味和今年景氣的市場平均水平相比,他少賺了40%。

對於力圖擴大向 美國市場出口的比亞迪來說,由知識產權和安全性方麵帶來的司法挑戰將越來越大。年屆80,有「奧馬哈奇跡」之稱的巴菲特盡管是一個長線投資者,但應該也不 想持有一個長年司法糾紛不斷的公司股票。否則,他可能會想起2008年他就另一起失敗投資所說的話,「迄今為止,收購Dexter(一個美國鞋業公司)是 我曾做過的最壞交易,當然你可以打賭的是,我未來還會犯更多錯。」

本文作者為路透社專欄記者Kevin Krolicki和Ben Berkowitz,以及資深亞洲經濟評論員Lee Chyen Yee聯合撰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