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6

【華爾街日報2011-05-06】拉登隕命與巴菲特認錯的啟示

2011年 05月 06日 09:58
拉登隕命與巴菲特認錯的啟示

體如果你和我一樣﹐那麼上個週末應該改變了你的願景。

如果將歷史比作一本書﹐烏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死可能並不是這本書的終結﹐但卻為華爾街有史以來經受的最大一場人類悲劇的重要一章畫上了句號。


它讓我們鬆了口氣﹐也讓我們做了些了結。

雖然不大可能會被載入史冊﹐也沒有那次恐怖大襲擊的惊心動魄﹐但看到巴菲特(Warren Buffett)這位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投資大師承認在處理索科爾(David Sokol)交易醜聞時標準不嚴﹐這依然至關重要。

巴菲特提醒我們﹐在華爾街﹐並非人人都會指責不在現場的那個人。

兩件事都給我們上了一課。那就是:即便看起來形勢陷入絕境﹐滿懷信念終會有所回報。

追捕本•拉登起初是緊張﹐然後成了笑話﹐接著幾乎被淡忘。我們中的許多人早就放棄了將他繩之以法的希望。我們中的許多人對我們國家的情報和軍隊失去了信心。

或許我們並未放棄或失去信心。當時﹐人們預計受9•11事件創傷最重的華爾街公司要關門了﹐Cantor Fitzgerald和Sandler O'Neill & Partners就是其中兩家。但他們並沒有關門。在遭襲擊後的那些日子裡﹐許多公司在辦公場所等方面得到其他公司的援助﹐實際上它們變得更為強大了。

有人可能會說﹐被迫過上逃亡生活的本•拉登在9•11後的這些年遭遇了更多的苦難﹐多年來﹐他眼看著他的網絡逐漸瓦解、親信一個個死去。

巴菲特:這是我的錯


同樣的﹐儘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醜聞無法與9•11及這場悲劇對國民心理造成的打擊同日而語﹐但看到一個華爾街的知名人物承認錯誤難道不令人振奮嗎?

要是你沒錯過的話﹐應該記得巴菲特說﹐在索科爾勸他收購路博潤(Lubrizol)時﹐他原本應該多追問幾句的。巴菲特說﹐我顯然犯了個大錯﹐還說索科爾醜聞是“無法解釋和不可原諒的”。

想象一下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無擔保信用違約互換合約賣給華爾街的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CEO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以同樣坦誠的樣子說話是什麼樣子吧。

投資者和公眾對巴菲特期望很高。媒體一直很尊敬他。巴菲特已經樹立了自己的形象。他在近幾年個人魅力大減﹐但從未陷入像索科爾醜聞這樣不堪的問題中。

自3月底索科爾辭職後該消息曝光以來﹐巴菲特最初發表聲明後的相對沉默讓人猜想﹐這位80歲的偶像人物要麼是正在失去理智﹐要麼和索科爾不道德的行為有牽連。

但巴菲特上週末用認錯的舉動證明他為何不是徒有虛名。

希望猶存

這就是為何我現在比上週末多了一點希望。華爾街面臨許多問題。陪審團正在就一件內幕交易案展開爭論﹐敗訴可能會讓我們進入一個信息欺詐自由橫行的時代。抵押贖回權危機讓數百萬買房人瀕臨破產。

還有中國、美元貶值以及美國財政實力和影響力喪失的問題。

也依然沒有一個大人物因源於金融危機的欺詐行為而坐牢。

但在眼下﹐我心中的希望多了一些。可能需要假以時日﹐但我們的政府和我們最崇敬的資本家在上週末重新肯定了我們的信念。

希望監管機構、商業和金融新秀以及政客們知道這是我們的約定:我們會給你們耐心﹐但總有一天你們要給我們結果。

David Weidner

(本文作者David Weidner為MarketWatch撰寫專欄Writing on the Wall﹐以美國華爾街為主要話題。)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