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新浪財金2008-09-04】美股評論:巴菲特的最佳拍檔

美股評論:巴菲特的最佳拍檔
2008-09-04 13:11:08
轉寄給朋友
列印

  【SmartMoney紐約9月4日訊】在茉莉和紫籐飄香的季節,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校園裡,寬敞的禮堂裡座無虛席、翹首以待。來這裡的大部分都是知名資金經理人,他們從世界各地趕來,只為一睹查利-芒格(Charlie Munger)的風采。他可是比伯克希爾哈薩韋拆股都要難見的,這次他著名的合夥人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沒有前來。

  今年84歲芒格一目失明,顫顫巍巍地走上講台。一位享有聲望的物理學教授等著對他進行採訪,但是一旦這位乾瘦、戴著高度眼鏡的客人開始大罵一些焦點人物,那位教授幾乎插不上話了。芒格的談話主題是信貸危機。他譏諷那些銀行家,說他們賣給投資者的都是“一些超級複雜的垃圾”。一位會計學教授也放下學者的高傲架子和學術修養,他說:“認為我們需要金融衍生品的看法簡直就是胡說八道。”然而儘管這裡面充滿了愚蠢和詭計,芒格仍認為投資世界是一個憑常識就可勝出的地方——原因就是“它並不太尋常”。

  對於那些沒聽說過芒格的人來講,他的思想可能讓人覺得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對於他的追捧者而言,那不啻於耶穌的“登山寶訓”。芒格是巴菲特的內布拉斯加同鄉,但兩人性格迥異:芒格性格暴躁、喜歡獨處、悲觀厭世。但這並沒有阻礙他成為巴菲特40載的夥伴:主要的傳聲筒、合作戰略家、壞警察和繆斯。在他們的合作過程中,巴菲特從一個成功但默默無聞的資金管理人成為世界首富,在全球享有無人可及的影響力。但是在巴菲特的一些崇拜者眼中,如果沒有芒格,巴菲特走不到今天。的確,我們很難知道巴菲特和芒格的影響力到底誰大誰小。被巴菲特和芒格收購的保險公司Geico的首席執行官盧-辛普森(Lou Simpson)稱:“所有重大投資芒格都參與其中。”“奧馬哈先知”巴菲特本人也對芒格幫助伯克希爾哈薩韋42年來取得21%的年均回報率(兩倍於標普)頗有讚譽。巴菲特對SmartMoney說:“他是我的榜樣。”

  同巴菲特的高調不同,芒格一直安居幕後。但是他仍然有一批人數更少但更為狂熱的追隨者,試圖從他的智慧裡獲取靈感。市值650億美元的Davis Funds的基金經理克裡斯-戴維斯(Chris Davis)說:“有一些人會希望獲取終身受用的知識,他是一個榜樣。”一位著名對沖基金經理表示:“再過10年,芒格將會發現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他還認為,如果給巴菲特和芒格的追隨者分別進行智力測試,芒格的崇拜者可能要比巴菲特的“高不少分”。

  巴菲特和芒格1959年在一個宴會上相識,當時巴菲特管理一家小型對沖基金,而芒格是洛杉磯一名律師。兩人可謂一拍即合,直到今天巴菲特還對芒格當時徹底轉型做投資讚不絕口。受求學時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學教授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影響,巴菲特一直在尋找以便宜價格買進合理企業的機會,而此時芒格的理念是以合理價格買進高質企業。芒格的早期影響可以從伯克希爾哈薩韋對可口可樂、吉列和美國運通等優秀企業的投資看出來。

  他們兩人共同決策的最重要交易之一是1965年的第一筆買賣:藍籌印花(Blue Chip Stamps)。藍籌印花將印花出售給零售商,顧客收集這些印花然後換取烤麵包機之類的物品。但是隨著消費者不斷將錢存進藍籌印花,公司的錢卻浪費地放在銀行裡賺取利息——直到巴菲特和芒格將其收購。他們開始用“餘錢”收購See's Candies、Buffalo News和Wesco Financial等公司的控股股權。然後,這些公司產生的現金又給了巴菲特足夠的資本去收購更大的公司——正是這樣的策略幫助伯克希爾哈薩韋獲得驚人的回報,同時成為年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超級企業。

  從個性來講,這一對搭檔顯然符合“異性相吸”的古話。巴菲特喜歡開玩笑地用雞捨和後宮之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而芒格動輒引證西塞羅和亞里士多德。大家都爭著跟巴菲特共進晚餐,但芒格卻有著相反的效應:他的朋友彼得-考夫曼(Peter Kaufman)說:“我們的妻子都不願挨著他坐。”考夫曼解釋道,芒格可能會開始大談螢火蟲之類的事情。他說:“查利更願意表達,而不是接受。”

  接受SmartMoney採訪的時候,芒格表現得相對謙卑,他否認自己是巴菲特的幕後智囊這樣的說法,只是承認“我並非毫無效用”。如果芒格的悲觀看法正確的話,他的效用可能更重要一點。芒格說:“儘管市場下跌了,但所有投資品平均來講仍大幅高估,”獲得高回報的可能性頂多是“一般”。在低迷市場(或者任何市場)中,芒格所開出的成功秘方同尋常智慧大相逕庭:大口吃進少數可能勝出的公司。芒格今年曾對伯克希爾投資者表示:“人們都說投資的全部秘密在於分散投資,”這樣的看法“大錯特錯”。

  當然,如何從茫茫大海中選出這些贏家,這時就需要巴菲特或芒格的智慧了。芒格認為這光靠常識可不行,還需要多方面對自己進行全面的教育。芒格說,他和巴菲特與其他投資者不同,他們盡量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這就是一場災難。”他們努力避免“愚蠢”的投資,當自己的猜想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要有放棄原有知識的魄力。”而且他們手中時刻留存足夠現金以便快速行動,因為好的投資機會不會經常游過你身旁,“你必須拿著長矛在江邊等著,”芒格如是說。如何識別這些機遇呢?這時候就需要你足夠廣博。他說:“知道自己的短處,然後彌補它。如果你手上有關於一個課題的三本教材然後全部瀏覽一遍,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就是這麼做的。”

  遺憾的是,大部分投資者都不這麼做,因此芒格在陪伴巴菲特的第5個十年裡變得有些厭世也就不足為怪了。芒格歎道:“如果亞里士多德在世,他一定是一個脾氣暴躁的老頭。”他說,因為這位希臘哲學巨匠將看到人們一遍又一遍地犯同樣的錯誤。

  查利之“道”

  動盪的市場、低迷的經濟,在陪伴巴菲特43年的歷史裡,查利-芒格全部經歷過。下面五條智慧也許對今日市場下的投資者有益。

  跟中間人說再見

  也許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券商和共同基金重新審視。芒格說,整個資金管理業業績平平、手續費又高,並未給客戶提供增值。“他們就像賭桌上收錢的人,從整個系統中拿走利潤。”

  選擇常識、放棄數學

  再一次打擊專業人士?芒格認為熱衷於統計分析就像“無聊的沙裡篩金”,反而遮蔽了雙眼去發現有潛力的公司。“這些人喜歡計算,但是路過大金石卻渾然不知。”相反,他和巴菲特“只是做一些顯而易見的決定……我們從不跨越7英尺的籬笆”。

  像本-富蘭克林一樣思考

  芒格相信人應該自我教育,越深越好,越博越好,這便是“侵入他人的領地”建立一個“理論的智力方格”,並據此作出投資決策。他推崇本-富蘭克林。芒格說:“他是一個自我教育者,博采眾長、無所不包。他感到自己需要提高數學,於是開始學代數……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我就是這麼做的。”

  盡量長期持有資產

  大部分投資者都認為巴菲特和芒格善於找到價格便宜的好股票,芒格指出,品質可以戰勝價格。他說:“如果你買進被低估的股票,那麼當它接近你計算出的內在價值的時候,你就必須考慮賣掉它。這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你買進一些好公司,你就可以一直持有它們。這是好事情。”

  為中國讓路

  芒格說,中國相對美國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大,但是他對此滿懷希望。他說:“如果哪一天中國人取代了芒格們,我的態度就是『再見』。”關於美國,他補充道:“我們在經濟上的地位曾經高得離譜。現在只是稍微高一截。”

  (本文作者:Dyan Macha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