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0
【聯合報2009-03-09】透視投資大師》失去獲利力 抱緊現金=大錯特錯
透視投資大師》失去獲利力 抱緊現金=大錯特錯
2009/03/09
【聯合報╱文╱黃鐘慶】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巴菲特也提供了他幾點的觀察與預言:
預言1:公債泡沫 留名青史
巴菲特說,幾年前,即使在無風險的短期聯邦利率接近零、長期的聯邦利率也處於極低水準時,但也沒人想到投資等級的地方政府債、或公司債,會達到今天的殖利率水準。這10年來的金融大事紀,除會將1990年代後期科技泡沫、及2000年代早期房市泡沬列入外,2008年底的美國公債泡沫,也因為非比尋常,可以留名青
史。
預言2:劇烈通膨 可能來臨
信貸危機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立即採取大規模行動,愛打撲克牌的巴菲特,用撲克術語解釋,財政部和聯準會現在等於是「全押了」。但是,這些一次性、大到難以置信的劑量,幾乎必然會帶來不良的後遺症,副作用就跟大家猜的差不多,很可能會是劇烈的通貨膨脹。
預言3:現金為王 損購買力
若現行的利率水準長此以往下去,緊抱現金資產、或長期公債,幾乎可以說是大錯特錯的策略。在金融風暴持續肆虐下,當然會對這種作法感到無比地放心(實際上,幾乎到了自以為是的地步)。尤其在聽到一些評論家高喊「現金為王」時,更確認了自己的判斷無誤。但這些寶貴現金卻幾乎沒有獲利性可言,而且未來的購買力,勢必將呈現江河日下的狀況。
預言4:資金成本 劣逐良幣
所有能獲取政府保障者,其資金成本都非常小。波克夏的評等一直維持平穩(名列全美7家擁有AAA信用評等公司之一),但卻較那些財務表現差勁,而向政府請求援助的企業,承受較高的資金成本。這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扭曲的狀態。
問題1:衍生商品 很難揭露
為何衍生性商品是導致這次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為何全世界的金融體系為何共在一條即將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前,仍然載歌載舞,歌舞昇平呢?巴菲特如此告訴股東:
就我所知的報告中,我都無法詳細描述或衡量巨額且複雜的衍生性商品,到底引起的風險有多少。當我閱讀企業年報所「揭露」的公開資訊,只要涉及衍生性商品,我能確定的是:我什麼都不知道(然後我會去拿一些阿斯匹靈來紓解我的頭痛)。
問題2:交易過程 歷經數載
貝爾史登(Bear Stearns)的毀滅,凸顯出隱含在衍生性商品的交易對手問題(counterparty problem)。
一般的股票或債券都能在幾天內完成交易,一方拿到現金,另一方拿到有價證券。交易對象風險因此能快速解決,也就表示信用問題不會有累積的過程。迅速的清算過程才能保持完整的市場功能。
問題3:紙上資產 財報大宗
相對地,衍生性契約未能結算交割的情況常歷時數年,甚至數十年,交易對象彼此還負有沉重的義務必須履行,這些「紙上」資產及負債(很難量化)就算多年後才執行,仍然占有財務報表重要的分量。
除此之外,大型金融機構彼此間組織起嚇人的互賴關係。想要迴避衍生商品潛在風險的參與者,他們所面對的最大困擾,與那些不想得到性病的人是一樣的:問題不只是「你」正在和「誰」發生關係,「誰」正和「他們」發生關係也很重要。
財經知識家》貝爾斯登 獲利曾經No.1
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mpanies Inc.;NYSE: BSC)成立於1923年,是美國華爾街第五大的投資銀行與證券交易公司。
2003年,貝爾斯登因承做抵押保證證券業務銷售超過1萬億美元,稅前盈餘超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為全球獲利最高的投資銀行。
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貝爾斯登成為第一家傳出傷情的華爾街投資銀行。7月旗下兩相關基金倒閉,投資人損失逾15億美元。
去年3月16日,美國聯邦儲備局支持摩根大通(JPM)以2.36億美元收購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 6月26日,貝爾斯登子公司將300億美元資產出售給摩根大通,完成交易。
【2009/03/09 聯合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或媒體提供,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