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1

【鉅亨網2011-02-10】巴菲特分析利潤表的目的

巴菲特分析利潤表的目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2011-02-10 08:22:05 網友評論 0條 我來說兩句 Blog談新聞 上則 下則

第一,利潤表計算凈利潤和個人計算凈賺的錢方法基本相同。

利潤表其實很簡單,就是分步計算利潤的一張表,類似於一個小學算術計算公式:收入-成本費用=利潤。

一般分為四步:(1)營業收入,由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組成。(2)營業利潤,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即為營業利潤。(3)利潤總額,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即為利潤總額。(4)凈利潤,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即為凈利潤。

別看專業術語很復雜,其實很簡單,就像一個員工,工資獎金收入是主營業務收入,兼職是其他業務收入,扣除和工作有關的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加上股票房產投資收益,就是營業利潤,營業利潤加上彩票中獎、父母資助等與工作無關的收入及相應支出,就是利潤總額,最後扣掉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是一年的凈利潤。

可見計算個人或者家庭一年凈賺的錢和計算公司年度凈利潤道理完全一樣,算法基本相同。

第二,利潤表的重要會計原則是權責發生制。

不過,公司財務核算需要遵循很多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有些規定和我們個人算賬很不相同。比如公司利潤表,一定要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計原則,就是權責發生制。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權責發生制的基本要求是: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先解釋一下收入的確認問題:如果今年過了元旦之后,你領到了一大筆獎金,你認為這是2011年的收入嗎?按照權責發生制,獎金是你去年工作的報酬,和今年無關,所以應該屬於2010年的收入。

再看費用的確認問題:你買了套房,花光了今年一年的收入和過去多年的積蓄,還借了很多銀行的錢。收支一抵,今年肯定是虧錢的。

但公司財務上不能這樣算。盡管今年買房花了很多錢,但是要住上很多年,按照權責發生制,應該分攤到很多年,今年只分攤一年的成本。這樣一算,你今年照樣是賺錢。

第三,巴菲特分析利潤表的目的是分析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

看利潤表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研究公司未來的賺錢能力有多強。

個人賺錢能力非常重要,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婚姻和投資能否長期成功。所以,巴菲特有句名言:選股如同選擇終身伴侶,我經常通俗地譯為選股如選妻。其實說選股如選夫更恰當。

巴菲特一直強調,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因為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就代表你成了一個股東,擁有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和其他股東一起合伙做生意。選擇公司當股東做生意,你肯定首先要研究一下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如同姑娘選老公,肯定要分析一下這個小伙子未來賺錢養家糊口的能力。

選公司和選老公一樣,不是只看現在,更重要的是看未來。但預測未來,唯一的依據是根據過去。

選公司比選老公的歷史資料多得多了。因為上市公司一般成立了很多年,上市后每年公布財務報表,一看利潤表就知道公司過去幾年盈利如何。

巴菲特分析公司報表的年限長得超過你的想像。

巴菲特1988年和1989年大量買入可口可樂10億美元。持有9年之后他還在跟蹤研究。1996年他在致股東的信中說:“最近我正在研究可口可樂1896年的年報。”而且他看的資料并不只是年報,在1993年致股東的信中,他甚至引用了55年前即1938年《財富》雜志報導可口可樂的文章。

巴菲特分析利潤表,不僅僅是簡單地從歷史數據推測未來盈利情況,而是透過利潤表數據背后的業務和管理真相,分析過去十年甚至更久的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如何變化,在此基礎上預測未來10年盈利能夠保持在什么樣的水平,以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那么巴菲特分析利潤表的第一個指標是什么呢?且看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