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傳奇 郭台銘最恨 巴菲特最愛 2008年10月16日今周刊 放大圖片
圖片: 1 / 1
撰文-今周刊林易萱
誰是郭台銘最痛恨的敵人?答案是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誰擄獲了巴菲特的心,答案還是一樣,王傳福!「無懼」,是王傳福單挑鴻海郭台銘的武器,也因此贏得巴菲特的青睞。王傳福出身貧寒,一無所有,當一個人沒有可失去的東西,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害怕。這樣的性格,造就比亞迪事業版圖快速擴張的傳奇。
十月十二日,中國「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這個展素有「中國科技第一展」稱號。在會展中心正前方的北門廣場,鮮花和欄杆圍起一大片場地,舞台中間放了一輛用布幕包裹著的汽車,在大太陽底下顯得有些神祕;在隱隱騷動的情緒中,群眾都在等待一個人出現。
一個聲音像突然打亮的聚光燈,「王總來了!」
順著工作人員說話的方向看過去,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不知道何時從場邊走了進來。他從容地,沒有停下腳步多看一眼蜂擁而上的媒體們,而是逕自走向這次被視為高交會「亮點中的亮點」——比亞迪油電雙模電動車F3DM。
打開車門,王傳福毫不猶豫地坐進副駕駛座,一位助手發動車子,人群的視線就這麼跟著他們,迅速地繞場兩周。行進過程中,車子幾乎沒有發出一點噪音,現場屏息看著王傳福表演,王傳福臉上始終帶著自信的笑容。
笑容很自信 自認以技術博得巴菲特青睞
這輛油電雙模混合車將在今年十一月領先豐田上市,明年也將成為巴菲特波克夏股東會上的成員。王傳福一手創立的比亞迪,不僅是全球第二大手機電池供應商,他更一腳跨進汽車業,企圖從電池大王變成汽車大王。
不過四十二歲的王傳福,在台灣,這樣的年紀要坐上副總的位置都不見得容易,他卻已經當了十三年的總裁。
比亞迪從二次充電電池起家,四年前開始從手機電池切入手機零組件市場;至此開始,比亞迪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像鴻海,步步進逼郭台銘:鴻海自行生產所有零組件進行垂直整合,比亞迪如法炮製;鴻海切割手機業務部門富士康到香港上市,比亞迪也把手機部門分拆為比亞迪電子在香港掛牌;鴻海和富士康利用低價搶走競爭者的訂單,比亞迪用更低的價格搶走富士康的訂單;最後,甚至毫不客氣地從富士康挖角四百名陸幹,挖走富士康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更移植富士康的經營模式。
幾近宣戰式的舉動,大大惹火郭台銘,剽悍的代工皇帝張牙舞爪地對比亞迪興訟,還提出人民幣五十億元的天價賠償金,鴻海不時發布重大訊息更新官司進度,郭台銘也在各種場合大剌剌地表達他對比亞迪的不滿和不屑。
郭台銘大概沒料到,官司還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他已經從單身又再婚;但更想不到的是,官司纏身的比亞迪和王傳福,竟然還能得到股神巴菲特的寵愛。
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透過旗下的中美能源斥資新台幣七十五億元,一口氣買下比亞迪一成的股權。
早在八月底,巴菲特接受美國CNBC電台訪問時就曾說,「在合適環境下,你們將會在中國看到我的大量投資。」其實,巴菲特在說這句話時,中美能源董事長大衛.索克爾早已悄悄飛到深圳比亞迪總部,王傳福親自接待這群貴客,大開從來不開放的生產線大門供他們仔細考察。比亞迪的電池和電動車技術,完全符合乾淨能源趨勢,從來不投資「市值小」和「科技股」的巴菲特,這回大大違背自己的投資原則,選擇投資比亞迪,讓熟悉巴菲特的專家們全跌破眼鏡。
這位電池大王,從郭台銘最痛恨的對手,搖身一變為股神巴菲特的新寵。
身高約莫一米七,臉形和身材都很圓潤,還有一雙厚實的耳朵,王傳福擁有中國人所謂的天生福相。只不過,這位中國的新實業家,卻不是含著金湯匙出身,他曾對員工高舉著雙手說,「這就是我的靠山。」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王傳福就憑著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打下今天的江山。
不怕難 直接攻頂最高的技術山頭
曾經,北京城下是世界中心,如今變成世界工廠。中國科技業以廉價勞工和土地不斷壓縮成本,惟一行銷全球的品牌叫做「Made in China」,品牌精神是便宜好用,這是沒有核心技術的中國企業悲歌。「技術恐懼症彌漫在中國實業界的上空。」中國媒體這麼形容,為求生存,只得用更低的毛利率自相殘殺。
聯想和海爾,是中國科技業發展的樣板。他們從貿易活動起家,隨著企業規模變大,開始自行製造產品,拿著外國技術,靠大量生產賺到了錢,「就開始搞搞品牌。」《中國企業家》的資深編輯申音說。
但是,就有一個不迷信的人,硬是跳過貿易和製造,直接挑戰遠在山巔的自主技術,初生之犢,就想衝撞跨國企業用專利建構的銅牆鐵壁。
一九八七年,王傳福考取中國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他的指導教授李國勛回憶,「他對專業知識抱著追究到底的精神,每次研究都弄到半夜;學習成績很高,是很聰明的人。一畢業,我就問他願不願意留下來和我一起做研究。」當年李國勛和王傳福共同實驗室的鎳金電池材料組裝研究,正是比亞迪崛起的核心技術:電池冶金。
後來,李國勛舉薦王傳福到有色金屬研究院的合資企業「深圳比格公司」擔任總經理,這個從學者轉到商界的過程,是王傳福動心創業的第一步,對於王傳福來說,李國勛不僅是引他進入電池冶金領域的導航者,更是他後來創業的貴人。
然而提起這段往事,李國勛相當低調,再三強調這是王傳福自己的努力,很謹慎地推辭所有「曾經協助」的字眼,「如果你一定要採訪我,請先取得王傳福的同意,我會告訴你所有的事!」李國勛的回答,留下許多想像空間。
九三年,已研發電池數十年的日本宣布不再於本土生產鎳鎘電池,「這機會千載難逢。」王傳福想要轟轟烈烈幹一場,這是他創業的起始。靠著在廣州搞投資的表哥呂向陽資助人民幣二百五十萬元,王傳福在深圳創立了比亞迪。
雖然有創業金,但後續龐大的設備投資,才是難題。沒有錢、沒有後台,王傳福只有雙手雙腳和腦袋,他不斷地思考,「咱們中國有什麼優勢?」
《經濟學人》曾經探討,如何在合適的環境中,選擇合適的技術,利用創新方法製造產品。無法確定王傳福是否看過這篇文章,但他的確想出一套驚人的辦法。
在比亞迪一條條六、七十公尺長的生產線上坐滿了作業員,穿著綿布制服,手上都拿著一支特製的夾具;這支夾具不過幾塊錢,卻是王傳福設計來協助人手得以做到精準如機器手的輔具。還有,王傳福在放螺絲的位置設計了一個洞,人手只要把螺絲放進洞裡就不會歪掉。一條上億美元的標準化生產設備,硬是被王傳福拆解為人力流水線,三洋一顆電池要賣十塊錢,比亞迪的電池,三塊錢成交。
「早期的工業革命,是因為人力太貴才發展機器;但王傳福做的是現代工業革命,用人力革機器的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比亞迪董事武常歧說。
因為相信沒有人比自己更懂電池,王傳福讓比亞迪站上全球第一大鎳鎘電池和第二大鋰電池供應商的位置,擊潰了日本長期壟斷電池工業的神話。
做成了電池,王傳福更加「沒在怕」,想要挑戰更不可能的任務——把電池技術帶到汽車領域。王傳福曾說,汽車已經是發展一百年的傳統工業,「說穿了不過是一堆鋼鐵。」用經營IT產品的眼光看,王傳福認為,汽車的引擎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發跡在深圳,但王傳福卻是出生在安徽無為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年幼時,王傳福的父母便相繼過世,五位姊姊先後出嫁,妹妹送人寄養,哥哥王傳方休學賺錢養家;兄弟倆惟一的財產,是一家十口相依為命的茅草房。
一無所有,也就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敢衝敢拚的性格,成為王傳福事業版圖快速擴張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