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巴菲特"光環迷了眼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2009 / 11 / 10 星期二 10:56
如果說在金融危機中,還有一位投資大師的聲譽未損,恐怕只有沃倫·巴菲特了。這位年近八十的美國「股神」,在令無數英雄折腰的金融海嘯中,依然延續著寶刀不老的傳奇,並掀起一輪又一輪「巴菲特熱」。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巴菲特的那根投資「點金指」或許是其最大的吸引力所在。事實證明,幾乎所有巴菲特投資或看好的股票和行業,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這令很多投資者對他產生了極度的崇拜與信任,進而演變成一種近乎瘋狂的推斷:跟巴菲特沾邊,就不會差。
這一推斷在中國市場上得到了最好的驗證: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的消息將王傳福推上中國首富的寶座;巴菲特「助威」大楊創世助其股價神奇翻番;上周,巴菲特宣佈收購美國第一大鐵路運營商後,中國鐵路運輸相關股票更是集體聞風而動。美國「股神」的一舉一動都成了中國投資人的指路明燈。
而在輪番上演「奇跡」過後冷靜下來,不難發現這種短期的炒作和熱捧,事實上恰恰是與巴菲特向來推崇的價值投資理念完全背離的。在巴菲特看來,短線交易只是浪費時間及金錢的行為而已,而且會影響到操作成績,他通常這樣告誡投資人:「任何一隻股票,如果你沒有把握能夠持有10年的話,那就連10分鐘都不必考慮持有。」
巴菲特曾在1972年以1060萬美元買入華盛頓郵報的股票,而這只股票到1999年時已經增值到9.3億美元,成長了86倍。儘管這27年中美國股市幾經沉浮,華盛頓郵報股票也無數次出現「跳水」和「飆升」,但「長線和耐心」最終為巴菲特帶來了可觀的收穫。
不過,價值投資並非僅僅意味著長期持股,巴菲特同樣強調,投資的真正精髓在於,要仔細地瞭解企業的產品、財務狀況、管理層、成長性甚至是潛在競爭對手,換句話說,就是要以一個企業經營者的定位和心態選擇並持有一隻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第一次向公眾建議購買美國股票是在1974年11月,此後的一個月內道瓊斯指數跌至577.60點,隨後便開始了一輪牛市。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10月,巴菲特為《紐約時報》撰寫《我買美股》(Buy American,I Am)一文,在金融危機最深重的時候表明了自己的態度,5個月後,全球股市開始從低點全線反彈。歷史經驗表明,巴菲特對於頂部和底部的判斷通常要比市場早數月至半年。
「巴菲特」概念確實帶來了無限大的想像空間,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瘋狂的炒作背後必然隱藏著某些利益集團的操縱,「巴菲特」的炫目光環,很可能成為迷住投資者視線的「海市蜃樓」。真正希望「效仿」巴菲特成功奇跡的人,應始終保持理性,真正地認清和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在追逐財富的路上,直線未必是兩點間最近的距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