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還能活多少年?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09 / 05 / 09 星期六 12:03 上一則 下一則
這是個難題。估計只有天知道。但是根據兩百年多年的經濟發展史,公司的興衰起落多如星河。所謂百年老店是少而又少。但不同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又是股神沃倫·巴菲特收購,並將之改造成為一家令無數全球投資者嚮往、欽佩的投資控股公司。公司的業績,公司股票的價格,公司多年累積的收益率,甚至包括公司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都被全球投資者關注。但是去除了偉大的外表之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本質上仍然是一家投資公司,只不過是投資於其他公司股權和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它的成功過去幾乎完全依賴於偉大的股神沃倫·巴菲特和同伴芒格。但是他們現在都老了,要選接班人了,於是還會有下一個投資天才嗎?如果沒有了投資天才掌舵的投資公司,還能走多遠呢?
北京時間5月2日晚,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舉行股東大會,「股神」巴菲特與來自43個不同國家的投資者進行對話。卡羅爾-盧米斯提出的問題比較引人關註:伯克希爾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在哪裡?難道就是全部集中在巴菲特和芒格身上嗎?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尖銳。巴菲特的回答是伯克希爾的競爭優勢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不是集中在巴菲特和芒格身上。巴菲特強調,組織/融資能力是伯克希爾最大的吸引力。在這個問題上巴菲特的回答和他以前無數的經典論斷相比,並不令人折服。所謂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放在傳統的行業來看,有些公司勉強可以說做到了。但是對於投資公司,融資能力放在全球任何機構、基金、甚至個人看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投資項目和標的是否成功。簡單地說就是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誰來幹,能行嗎?能持續多久?要知道如果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僅僅是維持現有的投資規模,很容易。但是不進行新的投資那麼利潤從那裡來,怎麼面對股東業績的壓力?歸跟結底說,在股票市場和所謂的公司治理結構中,都要求股東利潤最大化,好像公司要無休止地發展,好像市場有無限大。所以很少有公司高峰時刻激流勇退。更多的是輝煌之後精疲力竭慘淡收?
古人言:創業難,守業更難。估計股神巴菲特也深知其中道理。因此市場一直在關注他究竟挑選誰做接班人。巴菲特也不急於選定,而採取競爭賽馬的方式比較選擇。他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他所挑選的四位投資總監候選人的業績均未能超過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但是巴菲特同時強調,這四位候選人的長期業績依然十分優異。他還表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他們並沒有能夠取得輝煌的業績,但是我自己也同樣沒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從這一方面考慮,我能夠接受他們的業績。」但是巴菲特同時強調:「在過去的10年中,他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遠遠超過了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而且我相信,在未來的10年中,他們仍然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能否認他所挑選的四位投資總監能力優秀,但是個人的投資能力、天賦以及投資藝術的確是很重要的。至少投資市場發展到今天,並沒有出現過多少個像股神巴菲特這樣的投資業績。而且投資也不可能像計算機確立參數一樣,輸入就可以選擇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所以未來幾年巴菲特退休之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還能走多久始終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投資到底是科學還是藝術?投資行為可以靠公司體制和團隊研究長期持續嗎?尤其是公司達到非常大的規模。如果不靠轉軌,繼續靠現有的投資模式,那麼究竟是等待下一個天才,還是創造一個制度化投資公司的神話典範?
這些問題全球投資者都希望看到最後的結局。因為這關係到那些靠買賣股票、金融衍生產品、公司股權的投資者的命運。通過這家公司的實踐,看看這條路到底可以走多遠?還是永遠停留在500億美元的門檻,然後瀟灑地激流勇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