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3

【新浪網2008-05-11】看巴菲特在通脹陰影下的投資策略

看巴菲特在通脹陰影下的投資策略
2008-05-11 20:27:44
轉寄給朋友
列印




  明嘴股譚

  上周五公布的4月份PPI數據同比漲幅達到了8.1%,連續四個月創三年來的新高。這一數據雖然比市場預期的8.4%低,但是對于將要公布的4月份CPI數據,市場普遍比較悲觀,股指在上周五也應聲而落。不容疑問,通脹陰影依然是盤旋在股市上空的“禿鷹”。

  多年來,傳統觀念一直認為股票是與通貨膨脹相對衝的工具。投資者也往往相信,公司自然會把通貨膨脹的代價轉嫁給消費者,從而保護公司股東的投資價值。在通脹周期下,資產持有者或者負債人是最大收益者。但是從現實來看,樓市不振、股市低迷、大量資金回流銀行儲蓄,以及提前歸還房貸,為何會出現現實和理論相悖的情況,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投資機會呢?

  實際上,股神巴菲特在較早時候就提出通貨膨脹並不能保証公司獲得更高的淨資產收益率。在通脹期內,原材料、能源和勞動成本的上升會減少企業利潤。

  另外,在通貨膨脹時期,利率也處于上升通道,企業的資本需求增加,公司因持續經營而需要在資本市場尋求更多的資金,如果管理得當,增加財務杠桿能增加淨資產收益率,但是高財務杠桿帶來的好處會被更高的利率所抵消,而在財務壓力下,企業的紅利支付也會減少。按照7%的貸款利率測算,大小非願意接受的估值水平只有15倍左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資金壓力下小非們依然在頂風作案,瘋狂減持。

  巴菲特深知不能從通貨膨脹中獲利,轉而尋找其他方法予以規避那些會被通貨膨脹傷害的公司。他認為,需要大量固定資產支出來維持經營的企業往往受害最大;需要較少的固定資產支出的企業受傷害程度要小得多;經濟商譽高的企業受到的傷害最小。目前中國地產業的危機恰是巴老邏輯最好的寫照。  

  1972年,巴菲特溢價3倍以2500萬美元收購喜詩糖果公司,該公司賬面價值為800萬美元,且沒有負債,年稅後利潤為200萬美元,淨資產收益率為25%。巴菲特認為,這種高收益並非來自資產,而是作為一個優秀的糖果供應商的聲譽所創造的。長期以來,巴菲特堅持“嚴重低估買入─高估賣出”的策略,而收購喜詩糖果則是一個非凡的轉變。巴菲特認為,“在通貨膨脹期間,經濟商譽是不斷施惠的禮物”,在喜詩上的大獲成功,使得巴菲特以“輕資產、高商譽”的戰略在其他個股也大獲成功。

  漲不動,跌不下來,在當前的股市困局中,多向先哲者們求道也許比盯著K線圖和打短差,能帶來更多未來的機會。中國的喜詩會是誰呢?以後和大家繼續分享。

  賈肖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