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3

【華爾街日報2008-05-02】書評﹕近觀投資大師巴菲特

書評﹕近觀投資大師巴菲特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5月02日13:12

本週一的新聞稱﹐生產M&M's巧克力的糖果公司Mars以230億美元收購了箭牌糖類有限公司(WM. Wrigley Jr. Co.)﹐比後者的市值高出了50多億美元。一些觀察人士可能會因此質疑該交易是否明智。但Mars的舉措在投資敏銳性方面得到了或許是最權威的認可:此項收購得到了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支持。如果知道這項交易有可能砸在自己手裡﹐那這位“奧馬哈的聖人”一定不會支持Mars的舉動﹐不是嗎?

簡吉恩(Vahan Janjigian)對此卻持保留態度。他在所著的《巴菲特也並非完人》(Even Buffett Isn't Perfect)一書中對巴菲特的投資敏銳性持反對或至少是不太讚賞的看法。當然﹐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東對聽到他並非聖賢的言辭恐怕已習以為常了。同許多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資者不同﹐巴菲特總是會承認他的錯誤。正如簡吉恩所指出的﹐巴菲特在最近兩年致股東的信中都承認他的一些決策犯了“致命的錯誤。”

這些年來確實有一些難以忘懷的失敗:200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於零售商Pier I﹐不幸的是該股隨後即大幅下跌﹔更有名的是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購買Salomon Bros.股份的案例﹐儘管最終賺了些錢﹐但應該說是得不償失。(Salomon最終成為了現在的花旗集團(Citigroup)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在將伯克希爾•哈撒韋發展成為股市巨頭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很少。他一直強烈要求不要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成就完全歸功於他個人。不過﹐在公眾的想象中﹐很難將巴菲特和他的公司分開。

可以看出﹐簡吉恩的心思並不真的是要向我們展示巴菲特的投資失誤。他的書的副標題是:“從世界最偉大的投資者那裡學到和學不到的。” 各章的標題大體是:巴菲特是天才﹔巴菲特也犯錯誤﹔巴菲特是天才。摻雜在其中的是巴菲特對徵稅(他不介意大部分稅種)和公司治理(社會改良家常常會忽略這點)的看法﹐以及對他的價值投資理念的總結:關注公司的實際價值(即內在價值)﹐而非它在公開市場上的股價。

簡吉恩提出了一些批評意見﹐指出巴菲特需要適當地調整他的公司治理政策﹐以提高透明度。他譴責巴菲特對更明確計入股票期權成本的支持。他不滿巴菲特對遺產稅的讚賞﹔他也不喜歡巴菲特對減稅的反對﹐稱目前的稅制不一定就讓投資者費錢了。

但簡吉恩也沒有忘記聊聊巴菲特的神奇之處。巴菲特具有普通投資者所沒有的兩大優勢﹐而試圖仿效他的人又常常會忽視這些優勢。

首先﹐巴菲特在進行大型投資時總能獲得有利的條款。他同電信公司Level 3和能源公司Williams Cos.等上市公司達成了幾項私下交易﹐而如果沒有伯克希爾•哈撒韋能為交易投入的巨額資金﹐此類交易是不可能達成的。(在這方面﹐伯克希爾哈撒韋同沃爾瑪(Wal-Mart)相似﹐後者通過巨量採購贏得了有利的條款。)這些公司也樂於有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加入﹐因此它們格外有動力促成交易。

其次﹐巴菲特的管理風格不同尋常。他喜歡收購擁有優秀管理者的優秀公司﹐讓他們自行管理﹐而不過多干預。這種策略幫助他完成了難以計數的投資﹐而公司的所有者或管理者見到他時說的基本就是“讓我們達成交易吧。”近年來﹐他以這種方式收購了Clayton Homes和Business Wire。以巴菲特輕鬆的話來說就是﹐在烤餅還沒有上來前﹐大家喝著咖啡就在餐廳里把交易談成了。但簡吉恩指出﹐在輕鬆表象的背後﹐巴菲特肯定通過梳理每一個細節做出了嚴密的分析。

有意義的是﹐簡吉恩還指出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業務和投資實力的核心。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擁有See's Candies、Dairy Queen、Borsheim's Fine Jewelry等各種各樣的公司中﹐最重要的持倉應該就是保險業務了。巴菲特喜愛保險是因為他能有效使用各項保險工具的“浮動”保費進行有利可圖的投資。他也能讓精妙的保險業務自己經營自己。在2005年受到颶風襲擊後﹐保費上升而有關颶風的問題減少讓伯克希爾•哈撒韋受益匪淺。

實際上﹐伯克希爾•哈撒韋保險業務的成功讓巴菲特常常感慨不知道應如何使用他全部的現金。想想伯克希爾•哈撒韋週一向Mars收購箭牌的交易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看來這位聖人在考慮下一步舉動時嘴裡就有東西可嚼了。

Dave Kansa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