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華爾街日報2008-05-07】覲見巴菲特

來來往往
覲見巴菲特
大 | 中 | 小2008年05月06日15:20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專稿(閱讀本文的英文版請點擊這裡)

袁莉

那個感覺是從明尼阿波利斯機場開始的。我週五從紐約飛到那裡轉機到奧馬哈。登機前﹐機場工作人員開始叫最後一刻拿到座位的侯坐乘客名字﹐每位被叫的人都是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樣﹐一位年輕人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足以讓人以為他中了彩票。

滿飛機的人基本上都是到奧馬哈參加沃倫-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股東年會的﹐包括一位坐在頭等艙、穿著筆挺深藍色西裝的小男孩。或者更準確地說﹐他們是去覲見“股神”巴菲特和他的長期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還可以引用巴菲特自己的話說﹐他們是受邀參加一場資本家大型音樂會。



晚上7點多下了飛機﹐不能不感覺到巴菲特在這個城市的影響。機場書店裡有很多關於巴菲特的書。租車公司的助理對一對探親的夫婦說﹐他們是一天來她接待的唯一不是來參加股東大會的顧客。她還說﹐很多人在芝加哥的航班都被取消了﹐是開了10個小時車來的。

伯克希爾的股東們究竟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為什麼年復一年來到這個美國中西部的小鎮﹐聽兩個七、八十歲的老頭講已經重復了無數遍而且聽起來似乎很簡單的投資和作人原則?我能不能找到中國投資者?他們和美國人佩服巴菲特的原因是相同還是不同?

關於“來來往往”

“來來往往”專欄透過一個中國人的眼睛看美國商界文化,詮解圈內人一舉一動背後的含義。專欄作者袁莉2004年進入《華爾街日報》,曾關注於美國電信業的報道。她於2002年赴美,先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並分別獲得新聞和國際關系碩士學位。此前,她曾任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和駐泰國、阿富汗記者。歡迎讀者發送郵件至li.yuan@wsj.com或在下面評論欄中發表評論和建議。上週六﹐我就坐在奧馬哈體育場裡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三萬一千名伯克希爾股東聽巴菲特和芒格講他們的投資原則和作人哲學。我在國內沒有參加過股東大會﹐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去年我到芝加哥報道過摩托羅拉股東大會﹐當時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一位大股東正在和董事會打架﹐會場上股東和管理層針鋒相對﹐氣氛非常緊張。

而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玩、氣氛也最輕鬆的股東大會之一。大會是以題為“查理選總統”的漫畫片開始的。說的是巴菲特和比爾•蓋茨說服芒格去競選總統﹐因為美國需要一個知道怎樣掙錢而不是花錢的領導人。巴菲特將身兼商業部長、財政部長和美聯儲主席數職﹐而蓋茨將擔任科技部長。

更重要的是﹐與會的人對巴菲特和芒格有太多尊敬﹐很少有人用責問的口氣(只有一個印地安部落提問伯克希爾控制的一家公司水壩造成的污染問題)﹐甚至很少有人問公司為什麼做這個或不做那個。除了這些﹐問什麼的都有。外國人(你想象不到有多少德國人和印度人提問)會問伯克希爾什麼時候去他們國家投資買公司﹐小孩子問該讀什麼書﹐還有問內向的人怎樣在事業上成功。

巴菲特和芒格用了差不多五個小時﹐回答了很多問題﹐但每次都是一樣的思路清晰、誠實而幽默:

-如果你遵循本傑明•格萊姆(注:巴菲特的導師)的教導﹐你不會有壞的投資結果。

-查理和我一點都不知道下週、下個月和明年的市場走向。

-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為你景仰的公司和個人工作。

-如果你對什麼東西有興趣﹐你很可能會比較擅長。

-你應該每天讀報紙﹐盡可能多地瞭解週圍的世界。

-我不會在那個價位(7億美元)買任何棒球隊。

令我高興的是(我相信也令有些人失望的是)﹐幾個小時的問答沒有太多沉重的金融術語。

但我也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連我這個對巴菲特不那麼瞭解的人(讀過幾本書﹐看過一個紀錄片﹐在去奧馬哈的飛機上讀了2007年年報)都能感覺到他和芒格在不斷重復自己(雖然是有意思的重復)﹐對他們已經瞭解很多的股東們還想跑到這裡來學什麼新東西?

從加州來的Robert Harte和妻子Jeanne Harte是第三次來參加大會了。Robert說﹐巴菲特和芒格是喜歡重復自己﹐但學習就在於不斷重復﹐而且他們兩人都很擅長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的話題。這個複雜的世界需要清晰的啟示。

從南加州來的Sasha Meshkov說﹐她是做金融咨詢工作的﹐她發現巴菲特誠實得不可思議﹐在這一行是很難得的。在紐約金融界工作的中國人毛學軍是第一次參加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但他已經打算明年再去。他說:“就象基督徒不會一輩子只去一次教堂一樣﹐價值投資者也不會一輩子只去一次最著名的價值投資者的聚會。”

從亞利桑那州來的Brian Henderson也說:“這就象去教堂﹐即便你差不多能猜到他要說什麼﹐我還是需要聽他說﹐因為那些原則很難遵守。”他還說﹐如果你象巴菲特一樣遵守價值投資原則﹐你在投資世界裡會是極少數。每年開年會的這一天是一年中唯一的機會﹐能讓他感到週圍人和他做的是一樣的事情。

我本來以為會很難找到從中國來的投資者採訪﹐沒想到有一個20人的中國總裁訪問團在場﹐會後我也得以問他們幾個關於巴菲特的問題。我發現﹐中美投資者敬仰巴菲特的原因其實是非常相似的。

上海熙可控股總裁朱演銘說﹐他出差時經常聽一本巴菲特投資原則的錄音書﹐因為它能讓他遠離市場上的噪音﹐保持頭腦清醒﹐遵守價值投資原則。中證萬融的趙炳賢說他研究巴菲特已經有十幾年了﹐那本致股東信的書也看了有十幾遍了。他最佩服巴菲特的是﹐他能把一個非常簡單的投資方法堅持50年﹐重復50年。他認為雖然中國的市場環境和美國很不一樣﹐但在中國象巴菲特一樣做長期投資可能機會更多﹐因為沒有人在長線上競爭。廣東今日投資董事長何伯權最佩服巴菲特的人生理念──不把賺錢看作人生最高理想。

我最後在記者招待會上問“股神”本人這個問題:為什麼三萬一千人會從世界各地趕來聽他和芒格重復簡單而一致的啟示?

和往常一樣﹐“股神”用他早已公佈於世的原則(也就是重復)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引用的是伯克希爾所有人商業原則15條里的第一條:他和芒格從來都把股東看作把錢交給他們代管的生意伙伴。股東們來這裡是因為“他們想感覺與查理和我是一個團隊。”

我敢打賭很多股東都願意有那種感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