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4

【聯合新聞網2008-03-13】全球首富巴菲特,不是股神

全球首富巴菲特,不是股神

‧城國斌 2008/03/13
巴菲特歷年發表的致股東信,皆隱藏了一個重大的玄機:其真實身分,並非「股神」。


巴菲特歷年發表的致股東信,皆隱藏了一個重大的玄機:其真實身分,並非「股神」。

巴菲特在日前公佈了致波克夏的股東信,再加上《富比士》雜誌公佈巴菲特以620億的身價規模,擠下蟬連多年的比爾蓋茲,再登首富。巴菲特的注目度,頓時大幅提升。


歷年來,由巴菲特親筆撰寫、致波克夏投資公司股東的信函,向來是了解巴菲特的最佳方式,也是所有對於資本管理有興趣的個人投資者和企業家,極佳的參考教材。


今年的股東信,已有報章媒體做了多數的重點摘要。但我將從極為殊異的角度,切入解讀,在往後的專欄內容中,陸續與大家交流、探討。


首先要直擊的觀念就是,巴菲特的真實身分,並非「股神」,這是在透析巴菲特財富成長軌跡時,最重要的觀點之一。這一點若先沒有清楚的認識,對於閱讀股東信、甚至理解巴菲特的投資概念,可能都會限於片面的理解。


■放棄炒股,才開始累積巨大財富


巴菲特在年輕時,的確是炒過股,但稱不上股「神」。並且,真正讓巴菲特累積巨大財富的,並非是巴菲特在炒股技巧的逐漸精熟,反而是在於巴菲特與之漸行漸遠、徹底放棄了之後。


巴菲特39歲時,毅然決然解散了原先的以股票買賣、套利交易為主的合夥投資事業(甚至他也曾經發起類似台灣委託書大戰那樣的手法,來影響公司決策),而將全部金力投入波克夏控股公司的運作。


至此,巴菲特放下「金融交易者」的身分,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條身價不是以「股票交易買賣」組成、而是由企業價值成長累積的道路。並且,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近幾年,波克夏的成長動力,已有結構性的改變。


怎麼說呢?翻開巴菲特今年的致股東信,可以發現,自1993年到2007年,波克夏每股投資的複合年成長率為14.3%,逐步下降;然而在每股盈餘方面,卻由1965-2006年的17.9%,上升至近年的23.5%。傳統的「有價證券投資」也不再位居要角,取而代之的是「收購及經營權的取得」,後者的成長,近幾年較前者高出許多。


■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資本配置


巴菲特在過去的股東信提及一個重點的見解:他在波克夏集團內的定位,是完全放手讓旗下事業的經理人來表現,他只擔任激勵、塑造及加強企業文化,以及最重要的,資本配置方面的工作。由股東信中細細探究巴菲特的思維,可以發現,巴菲特的思考、格局、下筆的語氣,都不是一個「股神」,他的真實身分,其實是「企業家」、「資本家」:挹注長期資本到企業個體。取決的條件,在於企業經營團隊、長期產業生態、安全程度的考量,而不在華爾街氣氛或量價技術面。


尤其,巴菲特對波克夏集團挹注長期資本企業經理人,像是奇異的伊梅特(Jeff Immelt)、及富國銀行的柯塞維奇(Dick Kovacecich)…等,展現出的讚賞、那種對於「人」的信賴和欣賞的氣度和風範,在其親筆撰寫的股東信中,表露無遺。對於人、以及人與人之間合作所創造出來的無限潛能的重視,這是巴菲特與一般金融交易者截然不同的差異,也是資本管理的真意。


真要細究巴菲特的投資方式,那麼,讓波克夏近幾年的滾雪球般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巴菲特的「事業投資」,而非偶爾為之、小試伸手的「財務投資」(如中國石油、外匯差價的操作)


■跳脫「金融交易者」的自我限制


你可能會有疑問,若不靠買賣股票獲利,巴菲特的身價是如何成長的?關鍵字在於「資本」和「企業」。


如前所述,巴菲特在波克集團中的主要功能之一,就在於對旗下企業做出最妥善的「資本配置」,使其在充分信賴和長期無虞的資本挹注之下,有充分發展空間。隨著資本挹注的企業的不斷成長,巴菲特的身價不斷提昇。


此一認知,極為重要。原因在於有人認為,所謂投資,就是要有手邊持有變現之後的現金,才算「入袋為安」。這樣的認知,等於是戴上了「巴菲特是因為操作功力一流,極少誤判,所以能成為世界首富」的鏡片來觀察他,很容易陷入一種不切實際的迷思,認為「透過不斷買賣股票,換取現金,就能致富」,這是「金融交易者」的思維。


「金融交易者」和「資本家、企業家」心態的不同,在投資的企業遭逢困境時,最能展露。巴菲特旗下的企業,並非一路風平浪靜。例如,大家記憶猶新、9-11事件中,被兩架客機衝進、轟然倒塌的雙塔大樓,就是由波克夏集團的保險公司承保。一般「金融交易者」在標的面臨此一重大事件,必然是想在第一時間力求停損、脫手。但若是抱持著資本家的思維,就能將一般只看到「操作失利」、「市場看衰」的侷限,成功轉化為「旗下企業受到挑戰、應予以妥善的資本配置」的氣魄。


回過頭,想想自己,即使手邊的現金能轉化為「資本」不多,或是掌握的投資組合不若波克夏控股公司那般龐大,那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在於氣度、在於視野,當你能以一個資本家的高度,看待你的投資組合如同控股公司,只挹注資本到你清楚認識、有心與之共存共榮的企業,那麼,你將在往後的財富之路,展現完全不同的思維格局。


*嘉鼎的研究人員,在2007年有針對巴菲特該年度公布的致股東信,做了全文翻譯和導讀,透析其投資價值觀和思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巴菲特致股東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