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北京新浪網2013-06-05】美股評論:巴菲特能買不等於你能買

美股評論:巴菲特能買不等於你能買


北京新浪網 (2013-06-05 22:57) 分享



    導讀:近期,由於巴菲特大量購入銀行類股,遂有許多投資者動了跟風的念頭,MarketWatch專欄作家魏德納(David Weidner)撰文告誡投資者,巴菲特投資銀行股是有很強選擇性的,這裏終究還是個高風險領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



  以下即魏德納的評論文章全文: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經說過,「風險正來自你對自己所做事情的不了解」。



  因此,在投資者要追隨他的腳步購買銀行類股之前,大家最好還是好好了解一下巴菲特通過自己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BRK.A,BRK.B)到底在買進什麼。



  巴菲特確實是在開動全部馬力購買銀行類股。截至3月底,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當中,金融機構已經佔據了接近40%的比例,而且之後還在持續增長當中。



  那麼,我們不妨假設巴菲特確實了解自己在做什麼。



  巴菲特這一輪大規模投資金融機構是開始於去年夏季,當時巴菲特拋出了英特爾(INTC)的股票,更多吃進了富國銀行(WFC)、紐約銀行梅隆(BK)和美國合眾銀行(USB)。



  在接下來的若干季度當中,巴菲特一直都在持續買進。在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當中,他還補進了更多的富國銀行股票。他也買進了更多的合眾銀行股票。去年當中,巴菲特至少購入了八家金融公司的股票,包括三家金融科技公司。



  可是,對於所有這些投資,我們還必須有更詳細的觀察研究。除開富國銀行之外,巴菲特實際上沒有買進任何一家銀行的股票。他一直在小心地避開所謂「完全服務銀行」,即同時提供投資銀行服務,並進行大規模自主交易的銀行,比如JP摩根大通(JPM)之類。他同時對於那些海外機構眾多的跨國大銀行如花旗(C)也不甚感冒。



  儘管富國銀行當初也是政府救援名單上的名列前茅者,但是他們在短短十三個月之內就向納稅人歸還了250億美元,而且還奉上了22億8000萬美元的回報。



  和大多數大銀行一樣,富國銀行也就針對他們自己,以及其2008年收購的Wachovia Corp。的抵押貸款業務指控達成了和解。2月間,該行估計,計入已經支付的和解費用,自己可能因為法律問題而受到的損失約為24億美元,這一情況較之JP摩根、美國銀行(BAC)和花旗等競爭對手已經好出太多。



  當然,富國並不是沒有自己的問題,但是巴菲特超過二十年之前就開始持有這支股票了,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當中,富國銀行的比重一直名列前茅。第一季度結束時,伯克希爾擁有該公司股權的8.66%。



  富國和巴菲特多年以來一直投資的美國運通(AXP)一樣,和他有著長期的關係。巴菲特真正意義上的新興趣點其實是在於紐約銀行梅隆。過去十二個月當中,巴菲特增持了1300萬股該行股票,使得他持有的該股數量增長了兩倍。



  雖然巴菲特在去年當中減少了對合眾銀行的投資,但是伯克希爾目前仍然擁有該股6150萬股,相當於其發行在外股票數量的大約3.3%。



  巴菲特的另外一筆金融機構投資也早已為人所知,即高盛證券(GS)。巴菲特今年早些時候決定行使選擇權,根據2008年一筆50億美元的交易購買高盛的股票。巴菲特當然也可以選擇兌現退場,但他還是決定成為高盛最大的股東,掌握了該公司9%的股份。



  合計起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持有或者將持有的高盛股票總價值大約450億美元,富國銀行169億美元,美國運通102億美元,合眾銀行21億美元。



  巴菲特的銀行投資之道其實並不怎麼複雜,顯而易見,他持有的大多數銀行股票都有著類似的特質:



  1) 這些機構必須已經達成和解,或者至少可以確保不會在法律方面受到太大的威脅。



  2) 他們必須保持專註:銀行或者機構一般而言必須專註于較為狹窄的業務範圍(比如萬事達(MA)、維薩(V)和美國運通這樣的信用卡公司,或者是合眾銀行這樣的傳統銀行)。



  3) 管理層穩健持重。



  4) 盈利持續增長。



  巴菲特銀行投資成功的選股標準正在這裏。美國銀行和花旗的攤子太大,表現不夠穩定,所以哪怕許多分析師都相信他們的股價被低估了,也入不了百分點的法眼。JP摩根或許是個例外,但是該行近期的交易連續出現問題,更不必說還有高股價,以及法律方面的麻煩,這些都註定了它對於巴菲特難有吸引力。



  無論怎樣,在銀行業當中,局面還是有太多的混亂,不同公司之間的利潤情況差異非常巨大。



  換言之,這個行業整體而言還是賭性太重。或者,如巴菲特所說,他們似乎並不真正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子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