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北京新浪網2013-08-16】巴菲特之子眼中富二代的四大悲劇

巴菲特之子眼中富二代的四大悲劇

北京新浪網 (2013-08-16 14:27)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邱恆明[微博]
  富二代根本不是「真正」的自信,而僅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習慣。他們對名車、遊船和避暑山庄的瘋狂迷戀其實是在補償某些更加珍貴、微妙的內心缺失。「他們出生時含著金湯匙,卻變成了背上插著的金匕首」。
  彼得•巴菲特並沒有藉助「巴菲特」家族的光環和父親的力量成名于華爾街,而是聽從內心的指引,最終成為一名音樂家。   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個人財富或榮耀,而是對廣闊世界所做的貢獻。股神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在專著《做你自己》一書中坦言:「父親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幸運不是他事業的成功,而是給了孩子一個充滿愛與溫馨的家庭,以及孩子自由選擇的充分尊重。」
  《做你自己》談的是價值觀、人生信念,以及美好生活的行為與態度,翻閱該書,歸納出富二代的4大悲劇,為了讓多數人明白:貧者不自卑,富者不虛妄。
  悲劇1:缺乏自尊,只擁有高高在上的習慣
  當大多數人在艱苦奮鬥時,富二代們好像總能平步青雲。他們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擁有特權,漫不經心地享受各種優勢,他們似乎是在乘船遊覽的途中便獲得了他們想要的一切。
  這些富二代們往往外表精緻、舉止優雅,但這背後似乎缺失了什麼。他們表面的自信其實非常脆弱和易碎,因為那根本不是「真正」的自信。而僅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習慣。他們對名車、遊船和避暑山庄的瘋狂迷戀其實是在補償某些更加珍貴、微妙的內心缺失:使命感、對於真正自我的認同和接受,無法將擁有的和內心渴望的東西做有意義的聯結。
  最主要的是,這種玩世不恭往往是為了掩蓋他們自尊心的缺乏,但這樣的精緻面具最終都會失去效力。
  自尊心只能靠拼搏贏得,這一點極其重要。許多富二代養尊處優,實際內心空虛,已經在無意間被剝奪了有價值的冒險機會。他們的家庭給予他們的是奢華但已縮水的人生。正如老巴菲特所說:他們出生時含著金湯匙,卻變成了背上插著的金匕首。
  悲劇2:父母用金錢替代愛
  彼得•巴菲特並沒有藉助「巴菲特」家族的光環和父親的力量成名于華爾街,而是聽從內心的指引,懷揣著從小對音樂的夢想,執著的追求而最終成就了自己音樂的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
書中有寫到:父親以他的習慣,認真傾聽,不做評論,也不直接提建議,直到有一天,他對我說:「彼得,你知道嗎,你和我其實在做一件事情,音樂是你的畫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畫上幾筆。」這是老巴菲特給兒子最大的鼓勵。
  富有的家庭往往太關注自己的事業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他們給予子女大量的金錢,卻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愛。對孩子而言,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是父母能夠花時間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做遊戲,觀察他們是如何思考的,並嘗試激發他們的想像力。但是,這需要真正的投入,而不是一張信用卡就能敷衍了事的。
  《特權的代價》一書作者、心理學博士瑪德琳•萊文曾有研究表明,美國有30%至40%的富家子弟患有抑鬱症,是平均水平的3倍。這些抑鬱症患者中有10%至15%最終選擇了自殺
  悲劇3:缺乏寬容,沒有感恩之心
  有句哲言:我們對差異的包容,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成為偏見的俘虜時,我們生活將變得狹隘而貧乏。富二代尤其缺乏寬容,缺乏對多元世界的理解,很多富二代只生活在自己的一個小交往圈。
  彼得•巴菲特的兩個提醒尤要注意:首先,人們永遠不應將寬容看作是天生的事情,而是要積極地去培養這種態度;其次,自欺欺人地認為偏見是別人才有的缺點,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
  富二代尤其缺乏寬容和理解,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應得的,有些富二代會極端地認為沒有錢的人是下等人,該受磨難與蔑視。許多富二代們似乎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具有優勢,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生命伊始,沒有什麼是誰應得的。這些人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但卻不懂得感恩。
  悲劇4:缺乏屬於自己的工作態度
  股神巴菲特把良好的工作態度傳授給了兒子。
  是什麼秘訣讓巴菲特面對長時間分析年報看似乏味的工作,還能保持源源不斷的激情?彼得•巴菲特分析說:首先,他並不是為錢而工作。雖然他最後獲得了金錢,但這是對他商業智慧的充分肯定。金錢是副產品,而不是最初努力的目標。
  老巴菲特真正重要的工作「實質」:激發他無限的好奇心,驗證他對實際業績的預測能力,體驗發覺價值和新機遇的可能性。「如果我的父親以金錢為奮鬥目標,那麼他的努力將會很快變得乏味的例行公事,工作也僅僅是一份差事而已。」
  良好的工作狀態首先在於勇於發覺自我。當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時,即使面臨的是艱辛、勞苦,但仍能在工作中享受樂趣、甚至產生一種神聖感。
  崇尚工作報酬而非工作本身所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報酬有可能隨時被奪走,而工作不會。彼得•巴菲特認為,一個健全而持久的工作態度所強調的不是變化無常的利益報酬,而是工作本身,實現工作目標的熱情、專註和用心。
  忠告:打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為什麼要努力工作?因為它是贏得自尊的最可靠途徑,並且可能是唯一的途徑。為什麼要努力奮鬥?因為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最大潛能。所以富二代們要認清自我,告訴我們有何東西可以奉獻給他人,能夠成就多少事情,要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彼得•巴菲特後來在音樂領域大有成就,奧斯卡最佳影片「與狼共舞」的舞蹈場景配樂就是他的傑作。不過,從心所願並非易事,彼得與其他年輕人一樣,必然要經過過自己的成長道路。彼得19歲時,巴菲特給了他價值9萬美元的股票。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后,彼得來到舊金山自己闖天下,沒向父親要錢,而是自己打工養活自己,收入不高,只能居住在一個放了樂器之後屋裡已沒多少空間的小公寓里。彼得認為,父親灌輸的對財富的看法和目光長遠的理念幫助他克服早年闖蕩的艱辛。
  從彼得身上看不到「富二代」的傲慢與闊綽,他表示會向父親一樣投身慈善事業。他在書中寫道:「經濟浪潮起起伏伏,惟有人的價值觀是最穩定的貨幣,併為我們帶來最豐厚的回報。」


詳全文 巴菲特之子眼中富二代的四大悲劇-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16/10424799.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