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回報170倍的啟示
北京新浪網 (2014-03-04 06:20)
3月2日,周日。巴菲特心清數熟,接下彩金10 億美元籃球賽盤口。然而, 閣下可知,股神跟資產管理公司Prot?g? Partners
私下對賭,各派“佳駟”跑足十年,註碼100
萬美元,勝方將把所得悉數捐贈慈善機構?那是被動式投資與主動式投資的正面交鋒,2008年1月起跑,十針對決各已發六,戰果如何?
兩大“馬?H”派出什麼良駒應戰?巴菲特馬房的代表Vanguard Admiral 標普500 指數基金,不過是常見的廉價馬。反觀Prot?g?,非但一口氣派出五匹馬列陣(五隻對沖基金的基金,FOF),且都系出名門,雖只取扣除費用後五基金的平均回報,但五駒皆為Prot?g?精挑細選之“自購高價馬”,面對血源稀鬆的被動型指數基金,不收韁輕勝,如何對得起以高昂價格將其買來的“馬主”?
平價馬vs高價馬
六年轉眼即過,平價馬以一敵五,在自購馬兵分多路左右夾擊下,不僅全無懼色,優勢且益發明顯。迄2013 年底,Prot?g?五對沖基金平均累計回報為12.5%; Vanguard Admiral 標普500 指數基金累計回報43.8%。
巴菲特選指數基金,無非是要證明投資者想在股市取得理想回報,得先認清個人能力有限,透過低收費指數基金分散投資各行各業、押註整體經濟?企業盈利長遠增長,勝於付出高昂費用假“專家”之手選股。換句話說,股神與Prot?g?的十年之約,實為主動跟被動型投資理念的名譽之爭。
一位大名鼎鼎的投資者,弘揚的卻是“無招勝有招”,不矛盾嗎?巴菲特在最新一期《財富》雜誌預先披露2014年“致投資者的信”部分內容,透過二十餘年前的兩項地產投資,向讀者傳授同樣適用於股市的投資心得。
第一項投資於1986 年,對象為內布拉斯卡州奧馬哈市以北50 哩一幅占地400 畝的農地,買入價為28萬美元。股神在美國中西部農地泡沫爆破後,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購入該地,跟泡沫期銀行對該項資產的估值相差甚遠。巴菲特當時估計,該項投資每年能為他帶來約10%回報。二十八年匆匆過去,該農地收入上升兩倍之餘,資產價格更五倍於買入時的水平。
另一項投資於1993 年落實,股神跟一些相熟投資者組成財團,買入鄰近紐約大學的一幢商場物業。與上述農地一樣,巴菲特對物業價格升跌不聞不問,只知買入時紐約商用物業泡沫剛爆,賣方為負責清理儲貸危機的RTC,商場管理大有改善空間,租金收入增長可期。巴菲特對這項投資的回報預期,同樣為每年約10%。隨著新約取代舊約,商場租金穩步上升,該項投資每年向股東派發的收益,已超越起始投資金額的35%。
從以上二例可見,不論股票、地產還是任何投資,巴菲特著眼的都不是價格,而是立足於未來現金流的價值。股神還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補上一筆,指普羅投資者不會像他一般心清數熟,且未必能如自己那樣別人恐慌時貪婪,每次皆在資產價格能提供足夠margin of safety(安全邊際)的情況下始出手。然而,通過低成本指數基金分散投資各行各業,押註美國經濟整體生產力和企業盈利長期增長,便能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長遠必能取得理想回報。
股神以身作則,教化執迷不悟的散戶,可謂用心良苦。然而,倘若閣下嫌指數基金過於單調乏味,且自問能充分掌握巴菲特的投資心法,那麼在股海中發掘“馬王”級資產,未必就如想像般困難。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從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項目入手。
麥當勞與高露潔
《財富》刊登巴菲特信函之際,發表了一幅標普500 指數與巴郡過去二十年(1994年初至2014年初)的回報比較圖。巴郡從不派發股息,二十年累計回報990%,勝於其間不斷把股息再投資的標指443.55%總回報。
二十年升近10 倍,巴郡回報自然出色。可是,大家假如像老畢那樣嗜漢堡包如命,又或某個牌子牙膏用了幾十年,那便不妨想像一下,二十年前買入麥當勞或高露潔股票,每次派息皆用作再投資,累計賺了多少?利用彭博資料庫運算出來的結果顯示,麥當勞二十年總回報為785.87%(年均回報11.52%);高露潔總回報更達1122.77%(年均回報13.33%),俱拋離標普500指數約4.5倍的總回報(年均回報8.83%)。
把起步點推前至1980年7月31 日(彭博資料庫沒有比這更早的數據),麥當勞迄2014 年1月31日總回報13602%(年均回報15.81%);高露潔總回報16965%(年均回報16.57%),跟總回報“只有”3531.7%(年均回報11.31%)的標指距離更遠。
經股息不斷滾存,美股總回報33年累計高達35倍,從往績觀之,巴菲特所言非虛。然而,買入你熟悉且產品天天使用的麥當勞、高露潔股票,累計回報動輒四五倍於大市。嘗試跳出指數框框,依照股神套路一試身手,何壞之有?
不過,有一點值得註意:以二十年為準,恆指連股息總回報為264.48%(年均回報6.68%),遜於美股同期表現。若以為長持派息穩定的股份,便能達到高露潔、麥當勞的復合增長效果,那便得三思。舉典型收息股中電為例,1994 年1月31日至2014年1月31日,二十年總回報276.23%(年均回報6.84%),只能跟恆指看齊。
由此可見,揀選保守型收息股,必須註意股息是否持續增長、公司盈利能不能帶動股價拾級而上。倘若派息原地踏步,股價又起不來,要在三十餘年間提供百多倍總回報,那便形同奢望了。
本文版權所有:香港信報財經新聞
兩大“馬?H”派出什麼良駒應戰?巴菲特馬房的代表Vanguard Admiral 標普500 指數基金,不過是常見的廉價馬。反觀Prot?g?,非但一口氣派出五匹馬列陣(五隻對沖基金的基金,FOF),且都系出名門,雖只取扣除費用後五基金的平均回報,但五駒皆為Prot?g?精挑細選之“自購高價馬”,面對血源稀鬆的被動型指數基金,不收韁輕勝,如何對得起以高昂價格將其買來的“馬主”?
平價馬vs高價馬
六年轉眼即過,平價馬以一敵五,在自購馬兵分多路左右夾擊下,不僅全無懼色,優勢且益發明顯。迄2013 年底,Prot?g?五對沖基金平均累計回報為12.5%; Vanguard Admiral 標普500 指數基金累計回報43.8%。
巴菲特選指數基金,無非是要證明投資者想在股市取得理想回報,得先認清個人能力有限,透過低收費指數基金分散投資各行各業、押註整體經濟?企業盈利長遠增長,勝於付出高昂費用假“專家”之手選股。換句話說,股神與Prot?g?的十年之約,實為主動跟被動型投資理念的名譽之爭。
一位大名鼎鼎的投資者,弘揚的卻是“無招勝有招”,不矛盾嗎?巴菲特在最新一期《財富》雜誌預先披露2014年“致投資者的信”部分內容,透過二十餘年前的兩項地產投資,向讀者傳授同樣適用於股市的投資心得。
第一項投資於1986 年,對象為內布拉斯卡州奧馬哈市以北50 哩一幅占地400 畝的農地,買入價為28萬美元。股神在美國中西部農地泡沫爆破後,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購入該地,跟泡沫期銀行對該項資產的估值相差甚遠。巴菲特當時估計,該項投資每年能為他帶來約10%回報。二十八年匆匆過去,該農地收入上升兩倍之餘,資產價格更五倍於買入時的水平。
另一項投資於1993 年落實,股神跟一些相熟投資者組成財團,買入鄰近紐約大學的一幢商場物業。與上述農地一樣,巴菲特對物業價格升跌不聞不問,只知買入時紐約商用物業泡沫剛爆,賣方為負責清理儲貸危機的RTC,商場管理大有改善空間,租金收入增長可期。巴菲特對這項投資的回報預期,同樣為每年約10%。隨著新約取代舊約,商場租金穩步上升,該項投資每年向股東派發的收益,已超越起始投資金額的35%。
從以上二例可見,不論股票、地產還是任何投資,巴菲特著眼的都不是價格,而是立足於未來現金流的價值。股神還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補上一筆,指普羅投資者不會像他一般心清數熟,且未必能如自己那樣別人恐慌時貪婪,每次皆在資產價格能提供足夠margin of safety(安全邊際)的情況下始出手。然而,通過低成本指數基金分散投資各行各業,押註美國經濟整體生產力和企業盈利長期增長,便能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長遠必能取得理想回報。
股神以身作則,教化執迷不悟的散戶,可謂用心良苦。然而,倘若閣下嫌指數基金過於單調乏味,且自問能充分掌握巴菲特的投資心法,那麼在股海中發掘“馬王”級資產,未必就如想像般困難。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從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項目入手。
麥當勞與高露潔
《財富》刊登巴菲特信函之際,發表了一幅標普500 指數與巴郡過去二十年(1994年初至2014年初)的回報比較圖。巴郡從不派發股息,二十年累計回報990%,勝於其間不斷把股息再投資的標指443.55%總回報。
二十年升近10 倍,巴郡回報自然出色。可是,大家假如像老畢那樣嗜漢堡包如命,又或某個牌子牙膏用了幾十年,那便不妨想像一下,二十年前買入麥當勞或高露潔股票,每次派息皆用作再投資,累計賺了多少?利用彭博資料庫運算出來的結果顯示,麥當勞二十年總回報為785.87%(年均回報11.52%);高露潔總回報更達1122.77%(年均回報13.33%),俱拋離標普500指數約4.5倍的總回報(年均回報8.83%)。
把起步點推前至1980年7月31 日(彭博資料庫沒有比這更早的數據),麥當勞迄2014 年1月31日總回報13602%(年均回報15.81%);高露潔總回報16965%(年均回報16.57%),跟總回報“只有”3531.7%(年均回報11.31%)的標指距離更遠。
經股息不斷滾存,美股總回報33年累計高達35倍,從往績觀之,巴菲特所言非虛。然而,買入你熟悉且產品天天使用的麥當勞、高露潔股票,累計回報動輒四五倍於大市。嘗試跳出指數框框,依照股神套路一試身手,何壞之有?
不過,有一點值得註意:以二十年為準,恆指連股息總回報為264.48%(年均回報6.68%),遜於美股同期表現。若以為長持派息穩定的股份,便能達到高露潔、麥當勞的復合增長效果,那便得三思。舉典型收息股中電為例,1994 年1月31日至2014年1月31日,二十年總回報276.23%(年均回報6.84%),只能跟恆指看齊。
由此可見,揀選保守型收息股,必須註意股息是否持續增長、公司盈利能不能帶動股價拾級而上。倘若派息原地踏步,股價又起不來,要在三十餘年間提供百多倍總回報,那便形同奢望了。
本文版權所有:香港信報財經新聞
詳全文 33年回報170倍的啟示-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304/1189435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