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抄底還是"趁火打劫"
財匯資訊提供,摘自:上海證券報
2008 / 02 / 15 星期五 09:21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國內媒體以「抄底」來形容巴菲特的投資意向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給中國的投資人造成某種誤導。在真正的底兒現身之前,抄底的風險絕不可輕視。我們必須糾正對抄底情有獨鍾的投資偏好——這不是科學而理性的投資態度。
在次債危機持續數月之後,巴菲特終於出手了。2月1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宣佈,已向美國最大的3家債券保險商Ambac、MBIA以及黑石集團參股的FGIC提出建議,擬以50億美元為他們的8000億美元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服務。作為解決債券保險市場混亂狀況的一種選擇,巴菲特的建議提升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推動當天美國股市高開,道瓊斯指數上漲超過1%,歐洲股市當天也大漲3%以上。
我注意到,國內媒體在報道這一消息時,普遍用了巴菲特出手「救市」或「抄底」這樣的表述。巴菲特真的是在「救市」或「抄底」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最起碼首先應該弄明白巴菲特投資的是什麼:巴菲特投資的業務是再保險,對象是市政債券。這種投資的風險相對而言是比較小的,而收益卻很大,50億美元與8000億美元的對比本身就透露出巴菲特以小博大的精明。
巴菲特所投資的是再保險業務。再保險也叫分保,是指保險人將其承擔的保險業務,以承保形式,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人,它可以使保險人避免危險過於集中,不致因一次巨大事故的發生(如這次的美國次債危機)而無法履行支付賠款義務,對經營保險業務起著穩定作用。再保險業務的風險相對是比較小的。以非比例再保險為例,只有當賠付保險金的額度超過一定範圍時,才由再保險人承擔部分或全額賠付責任,如果賠付額度是在一定限額內,則由原保險人自行賠付。
如果說再保險投資是風險比較小的投資的話,那麼,投資於市政債券可以說為再保險又裝上了一把安全鎖。
市政債券又叫市政證券,它向公眾公開發行,主要用於地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設施建設,如道路、橋樑、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教育設施或其他公益設施等。市政債券所依附的信用基礎是地方的稅收能力,本金和利息都能定期足額及時支付,從其誕生至今,很少有違約現象發生。這注定了市場債券的低風險特點。城市基礎建設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或缺的,其穩定的需求注定了它收益的穩定性。巴菲特選擇將市政債券作為再保險對象,可謂精明透頂。
市政債券屬於低風險、收益穩定的投資品種,在次債危機導致國際資本市場動盪的當下,投資於市政債券的再保險業務將能夠穩賺一把。顯然,巴菲特的目的不在於「救市」,而是一種純粹的投資行為,儘管他的這種投資信號的確在客觀上產生了「救市」的效果,那也無非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
巴菲特的精明固然過人,但保險公司也不是吃乾飯的,他們對巴菲特的意圖自然洞察秋毫。保險公司現在最頭痛的是各種高風險的結構性融資工具(如擔保債權憑證等),巴菲特隻字不提,卻緊盯著違約風險最小、稱得上最優質資產的市政債券,並且,巴菲特的投資建議條件極為苛刻,他願意再保險的8000億美元市政債券不包括次級貸款部分,且只提供保險商30天的機會。在保險公司看來,這不是雪中送炭而更像是趁火打劫。於是,巴菲特的建議剛一發出,就立即遭到其中一家保險公司的拒絕,另外兩家公司估計最終也會拒絕。
我認為,國內媒體以「抄底」來形容巴菲特的投資意向是危險的,因為這可能給中國的投資人造成某種誤導。事實上,在這則消息見諸報端後,國內有關去美國抄底的建議又立即鵲起。像美國這種成熟而開放的資本市場,「底兒」絕對不是那麼好抄的。2007年5月,中投斥資約30億美元購買黑石近10%的股票,就帶有抄底的意圖,但沒有想到次債危機一直延續到今天還沒有見底。截至美國時間2月12日,中投公司這筆投資浮虧額約達12.18億美元(合約87億元人民幣)——這還沒有算上美元對人民幣貶值的因素。
我們必須糾正對抄底情有獨鍾的投資偏好——這不是科學而理性的投資態度,而更近乎一種賭博行為。要知道,巴菲特從來都不是一個抄底高手,在他的個人投資理念中,也沒有「抄底」這一項。在巴菲特的一生中,他所投資的股票90%以上都是剛買入即被套,巴菲特在被人津津樂道的可口可樂的投資中,買入後不久就被套30%。顯然,巴菲特不是抄底高手,事實上,他也從來沒有試圖去抄過底,而是始終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巴菲特說過:「我們的重點在於試圖尋找到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未來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後的企業經營情況是可以預測的企業。」正是這一原則,促使巴菲特更關注投資對象的未來成長性而不是短期行為。
具體到目前,如果說美國次債危機已經接近尾聲,巴菲特的投資就不會保守到僅投資市政債券的再保險業務方面;如果說美國資本市場底部正在形成,用不著美國高官四處求救,國際資本即蜂擁而入去搶著抄底了,自然,美國總統布什也不用心急火燎地出台政策去救市了。投資是基於高度理性分析基礎上的選擇。在中投公司還未成立之時,我們就匆匆向黑石基金投資30億美元,如果不是有抄底或賭的心態在作怪,是難以解釋得通的。但願這次教訓讓我們學到真正的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知識。
回到本文主題,我認為,從巴菲特對市政債券的再保險投資意向中,我們應該學習其獨到、精明、安全、穩妥的投資理念(比如,我們也可以開價高一點投資美國市政債券的再保險業務),而不是試圖去抄某個底——在真正的底兒現身之前,抄底的風險絕不可輕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