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6 工商時報 科技業頂鋼盔 投資以色列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周一報導,位居中東火藥庫的以色列雖然戰火頻傳,不過國際投資人對於這彈丸之地的看法卻是商機多於危機。投資聖手巴菲特五月分砸下四十億美元,買下以色列金屬切割機床公司Iscar Metalworking八成股權。由於這是他旗下柏克夏海瑟威公司首次收購總部與主要營運都在海外的公司,也突顯他對以國投資潛力的重視。
巴菲特甘冒戰火風險,在以色列尋找投資良機,自有他過人哲理。他曾表示,「部分美國人到中東尋找石油。我們則是到中東尋求人才,我們最後選擇了以色列」。他還補充將觀察在以國的其他投資,完全擺脫有關以色列的安全顧慮。
與巴菲特英雄所見略同的還有科技大廠惠普。它在以黎交火期間的七月二十五日,宣布將斥資四十五億美元,買下在以國有龐大營運規模的科技公司Mercury Interactive。在幾天過後,另一家美國大廠SanDisk則表示,將收購總部位於以色列的資訊儲存科技供應商msystems。
整體來說,在槍林彈雨多達數周的以黎戰爭期間,以色列經濟依然韌性十足,難怪吸引科技廠商前仆後繼進來投資。
根據以色列銀行估計,以國今年國內生產毛額預估可成長四.六%,較戰前估計少了○.八個百分點。該減幅主要是受到以色列旅遊業的受創,與真主黨襲擊所在的以國北部製造業減緩所致。
不過相較一九七三年與敘利亞和埃及戰後的高通膨與政府龐大赤字,與二○○○年巴勒斯坦人開始動亂,加上當時以國科技泡沫破滅和全球經濟反轉,讓以國經濟陷入衰退,羅德政府、外交與策略學院院長馬尼克說,「回顧這些歷史事件,與上次戰爭比較,至少我們在經濟層面表現不錯」。
雖然商業領袖認為,以科技為主的以國經濟因為具有彈性,因此在衝突期間工作與會議可以外移。但是安全專家警告以國的動亂顯然只會加劇。因為以國西岸與加薩走廊暴動頻傳,加上以軍的回擊行動,恐讓此地難有寧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