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3

【華爾街日報2011-01-13】企業太大就要分拆﹖

2011年 01月 13日 14:49
企業太大就要分拆﹖

大企業集團像上世紀60年代那樣的全盛期可能結束了﹐但目前仍存在大量像ITT Corp.一樣的公司﹐它們將涉足各式各樣彼此不相干的商業活動當成了自己的工作。

無論是生產飛機發動機、洗衣機並向中型企業放貸的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還是生產種子、凱夫拉爾合成纖維以及廚房操作台的杜邦公司(DuPont Co.)﹐抑或是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出產機器零部件、霓虹燈和金廚刀具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全都屬於這類企業。但並非所有的大企業集團都像ITT那樣面臨分拆壓力﹐許多這類企業手頭都有充裕的現金﹐正在四處搜尋收購目標。

投資咨詢公司AMBS Investment Counsel LLC的首席投資長提徹(Wayne Titche)說﹐大企業集團不會消亡﹐但他也指出﹐一些大企業集團出於公司自身利益考慮可能會大幅調整其業務佈局。

通用電氣曾一直是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鼓動分拆的目標﹐他們認為﹐通用電氣的一些業務如果獨立出來會更值錢﹐因此敦促這家公司進行某種形式的分拆。

但隨著通用電氣開始致力於更好地將旗下業務集中在工業部門週圍﹐這種壓力已經消散。該公司目前正在縮減通用金融(GE Capital)的規模﹐並將出售旗下媒體資產NBC Universal的控股權。

通用電氣週三說﹐將公司分拆是不可能的。該公司首席執行長伊梅爾特(Jeff Immelt)在公司上個月舉行的投資者大會上說﹐他認為通用電氣目前的資產分佈狀況是他2001年9月就任以來最佳的。

大企業集團這種企業形式興起於50年前﹐當時有利的利率環境使得企業能夠相對容易地通過連續收購來提振收入和股價。但當股價增速放慢、投資者開始對企業能否兌現其通過收購提高經營效率的承諾提出質疑時﹐這種企業形式也就失去了魅力。

自那以來﹐企業一直在通過收購實現業務多元化和通過分拆重新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這兩條道路間左右搖擺。

Danaher Corp.去年將其工具業務分拆出去﹐將其注入一家Danaher與康珀工業公司(Cooper Industries PLC)成立的合資企業。艾默生電氣公司(Emerson Electric Co.)出售了其電動機業務。泰科(Tyco International Ltd.)在宣佈將其金屬加工和分銷子公司分拆出去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給予股東的計劃後﹐出售了這家子公司。

但現在﹐鑒於企業通過在本次經濟衰退期的成本削減降低了債務負擔並積累了大量現金﹐業務收購之風預計又會捲土重來。花旗投資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大企業集團平均的淨債務與企業市值之比已經降至11%的歷史低點。而大企業集團的現金持有量則相當於他們總市值的8%。

在巴菲特的經營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變成了一家下轄乳品企業Dairy Queen、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和保險公司Geico等不同行業企業的控股公司。但與ITT和其他大企業集團不同﹐很少有人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質疑說﹐它旗下的各種業務聚攏在一起是否比各自獨立更好。

對沖基金Ram Partners的創辦人馬休(Jeff Matthews)說﹐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表現太好了﹐人們將該公司股票的“巴菲特溢價”歸因於投資者對巴菲特的信心。馬休還撰有《去沃倫•巴菲特的奧馬哈朝聖》(Pilgrimage to Warren Buffett's Omaha)一書。

記者週三向巴菲特一名助手提出想請巴菲特發表相關評論﹐但巴菲特未予以回應。

Bob Tita / Bob Sechler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