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中證網2007-07-23】巴菲特炒H股:一股攥7年 狂賺237億

巴菲特炒H股:一股攥7年 狂賺237億
2007年07月23日 20:45:07  來源:中證網


【字號 大 中 小】 【我要列印】 【我要糾錯】 【Email推薦: 】
【收看新華手機報】



2007年7月16日,復星國際在香港IPO。福布斯世界富豪榜第八名、沙烏地阿拉伯王子阿爾瓦德·本·塔拉爾(H.R.H. 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Bin Abdulaziz Al-Saud)出手最為豪闊,這位沙特王室的資產管理人通過國際配售一次認購了2.34億港元的股份。

這不是阿爾瓦德第一次接觸H股,去年5月底,中國銀行在港IPO,他一口氣砸下20億美元申購2.7%股份。同年10月,工商銀行在港IPO,沙特王子再度下注20億美元。

阿爾瓦德是眾多瞄準H股的海外投資者的一員,而他們之中最出色的代表則是巴菲特。

2002年,H股迎來了入港10年後的首波行情,甚至出現A+H股的H股價超過A股的現象。巴菲特正是這波行情最有力的幕後推手。

巴菲特選擇了中國石油(0857·HK), 2000年,中國石油的價位還在1港元多的時候,巴菲特已將其選為自己十大重倉股之一。到2002年10月底,他已持有超過22億股中國石油,入貨均價約為1.68元,而此時中國石油價格已衝過2.5港元。巴菲特的凈利潤約為23億港元,另外還有2億多元人民幣的股息。

此後數年,市場不斷傳來巴菲特通過旗下基金繼續入貨中國石油的消息,其利潤更是翻跟頭似的往上漲。至2003年4月,巴菲特在中國石油上投資4.88億美元,獲利則達到14.27億美元。

2004年後,受海外石油公司大量沽售中國石油股份影響,市場盛傳巴菲特減倉中石油。2005年3月,中國石油業績發佈會上,巴菲特致信該公司高層稱:我們持有10億多美元的中國石油(按當時市值統計超過20億股)……除了中國石油以外,公司未購入其他任何一家石油公司的股份……此舉不僅擊破了外界的傳言,更使人了解到巴菲特對中國石油的信心。

截至今年6月,中國石油股價躍過12港元,巴菲特的23億股中石油僅靠價差就賺得純利潤237億港元。

  買H股就是圖便宜

便宜!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大陸投資者對H股的第一印象。

據摩根大通測算,A股2007、2008年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34倍和28.1倍,而H股相應為16.6倍、14.2倍,比A股便宜近一半。

45隻A+H股份(即同時在大陸和香港上市)中,僅有兩隻在香港沒有折價,其他的折價幅度則從三折到九五折不等。截至今年6月的數據顯示,H股對A股的平均折價約為40%,可觀的價格差背後則是巨大的獲利空間。

從理論上說,同樣的股票,在H股的掛牌價格終有一天會和A股掛牌價格趨於一致,而H股價格動輒幾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的漲幅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針對眾多大陸投資者"揀便宜"的想法,瑞士信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期待同質A、H股出現同價幾乎是不可能的。

陶冬認為,A股和H股兩個市場資金來源不同、體制不同,估值標準也不同。在中國目前實施資本管制,實質利率為負的狀況下,股票估值自然偏高;香港資金可以投資全球任何市場,投資人會以全球估值標準來看待港股。因此,當股票估值偏離全球標準,且預期的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時,投資者就很有可能選擇離場。他說:"除非中國國內資金能100%擁有H股,否則兩者在資金與機制上的不同,是無法使其價格差消失的。" 儘管有潛在的風險,但這絲毫不能抑制投資者"揀便宜"的熱情。"今年初在我這裡開戶的,絕大部分已經獲得超過80%的收益。"一位專門代理大陸客戶業務的券商經理告訴理財週報記者。至於同股同價是否可能的問題,這位券商想都不想就說道:"我的客戶並不關心是否同價,他們只需要看得見的收益。"今年7月,香港恒生指數創下23099.29新高。與此同時,大陸首批QDII(合格的本地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獲准進行境外投資。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香港股市是QDII境外投資的首選。"

香港聯合交易所數據顯示,2006年,外地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額已佔香港股市的42%,內地投資者在其中佔有5%的份額。

這一數字正在不斷擴大。(李曉雨 張偉湘/理財週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