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最佳擊球區:股票投資的道與術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3-02-23 09:01:34 Blog談新聞 評論(0) 上則 下則
巴菲特的最佳擊球區
——股票投資的“道”與“術”(8)
金學偉
巴菲特逐漸形成了一套與之相應的策略。這些策略,有的是他願意說、必須說的;有的是他不願說、可以不說,甚至諱莫如深的
從上世紀60年代起,巴菲特就逐漸形成了兩個核心理念。
一是玩股票不如玩公司。股票道路崎嶇狹窄,擁擠不堪;不確定風險也大,一經買入,只有割肉、持有兩條路可走;公司再好,也只能獲得打過折扣的收益。玩公司,人跡稀少,可砍價、可迴旋余地更大;有了控制權或話語權,就有了多樣選擇權,哪怕是一般的公司,也能通過各種財技,騰挪、整合、轉型,貢獻出不一般收益;頂不濟,做一個“窮廟富方丈”,只要公司維持下去,控制人總能長袖善舞。許多業績很差公司,大股東寧可一年年玩下去,也不願趁早將它賣個好價錢,原因就在於此。
從股票玩家到公司玩家,是巴菲特第一個華麗轉身,也是財富傳奇的真正開始。
二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20世紀60年代是一段沸騰歲月、一個狂飆突進年代。為打破富人俱樂部和既得利益圈對華爾街的壟斷、把持,甘迺迪總統任命了一位著名左派知識分子擔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經過一系列改革,美國股市進入了一個“人民資本主義”即全民投資時代。
這一變革給巴菲特帶來了巨大收益,也使他格雷厄姆式的價值投資道路越走越窄。傳統格雷厄姆價值投資,本質上把買股票當作買價格,只要價格大幅低於賬麵價值,公司性質和長期增長前景是不那麼重要的。早期因市場錢少,股票估值低,再有風吹草動,股價就容易跌到“大幅低於賬麵價值”程度,這種投資會有很大用武之地。但經過了一段狂飆突進,市場錢多了,理論上已能將所有股票定位在相對合理程度,再有所謂被嚴重低估股票,100個恐怕有70個其實已不再有真正良好投資價值了,公司好壞和長期前景成為關鍵,價格反倒退居其次。因此,買股票等於買公司,成為巴菲特的第二個華麗轉身,雖然這一轉變比前一個遲一點,也慢得多。
在這一新的核心理念下,巴菲特逐漸形成了一套與之相應的策略。這些策略,有的是他願意說、必須說的;有的是他不願說、可以不說,甚至諱莫如深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